四川新闻网遂宁4月9日讯(陈玉蓓 陈莉)近日,从蓬溪县民政局获悉,近年来,蓬溪县按照养老服务“9073”(90%的老人为家庭养老,7%的老人在社区接受养老服务,3%的老人享机构养老服务)的要求,努力建设以居家为基础、社区为依托、机构为补充,功能完善、规模适度、覆盖城乡的养老服务体系。特别是在2018年承接全国居家和社区养老服务试点工作以来,将发展居家和社区养老作为养老服务体系的重要举措强力推进,取得了初步成效。
据悉,近年来,蓬溪县开展了农村特困老人和80岁以上老人居家养老服务工作,通过政府购买服务等形式,为全县23310人农村特困家庭老人、80岁以上困难家庭老人,开展社工服务以及精神慰藉服务,提升了居家养老服务功能。同时探索嵌入式养老服务。在县城锦绣国际城小区建设社区嵌入式微型养老机构,床位26张,中心面积约1000余平方米,包括单元式住房和临街门面,包含居家养老、日托、全托养老服务中心,目前该机构床位已住满,入住老人普遍满意度较高,社区嵌入式微型养老模式得到老人们一致认可。
积极孵化和培育社会组织
为了做好农村养老服务阵地,蓬溪县整合专业化社会组织、养老服务机构、村上协会等养老服务人力资源,连接互动,共建农村养老服务队伍。鼓励社会资本、社会人士建立居家和社区养老服务队伍。
同时,采取分类发展、共同进步的原则,通过在居家养老服务阵地入驻社工机构,社工机构承接中、省、市、县社工项目,发展嵌入式养老服务,开展人力培训、家政服务等方式,提高机构的发展和生存能力,确保机构能够健康发展。
另外,据统计,近两年来,全县每年分批培训社会组织从业人员200人以上,培育社工专业人才50人以上,培训养老护理员200余人次。
吸引社会力量参于居家养老服务
一是通过政府购买服务,引进百行源社会养老服务中心和心连心、同心、益民、新希望等社工组织,从专业社工的角度,以社工活动和“五助”相结合,为全县2万余名困难家庭老人、五保老人、80岁以上困难家庭老人,开展全托、日托和上门送餐、助洁、陪聊等养老服务,提升了居家养老服务功能。
二是开展形式多样的主题服务活动。通过开展“一个观众”的剧场、“老年生活趣多多”、“粽情端午”、“夕阳金婚”、“金秋送福”等主题服务活动,给老人打造了精彩的晚年生活图景。
三是引进品牌化、连锁化、专业化的居家和社区连锁机构,建立枢纽型养老服务组织。以枢纽型养老服务组织、社工组织为核心,链接乡镇、村、老年协会、老年文艺队伍等资源,依托居家养老服务示范中心、城乡日间照料服务中心、农村互助养老服务中心等居家养老服务阵地,为社区老人开展上门服务;依托居家养老服务阵地,为社区老人们提供优质高效的照料护理、医疗康复、休闲娱乐、精神慰藉及权益维护等各类专业服务,解决居住在家的老年人日常生活困难。
依托养老服务阵地开展专业服务
一是依托综合养老服务中心,开展专业康复护理和社工服务。将综合养老服务中心城南社区养老服务中心交由新希望社会工作服务中心管理运行。以中心为阵地,为老人开展文化娱乐、知识讲座、精神慰藉等社工服务,同时链接安科医院,重点为县城区600余名因脑溢血、脑梗塞造成的半边瘫和上下肢行动不便及因骨关节炎严重影响行动的慢性病老人开展专业的护理康复服务。
二是依托微型养老机构,开展嵌入式养老服务。在县城锦绣国际城小区建设社区嵌入式微型居家养老机构,入驻百行源养老服务中心,开展包含居家养老、日托、全托等养老服务中心,目前入住老人20余名。老人在中心能够享受到温馨的居家型养老服务。与老人家庭保持“一碗汤”的距离,不但在形式上打造小区居家式环境,而且为老人提供家庭呵护式的服务,在心理上为老人植入家的概念,老人走进来,就像回到家,体验到温馨的居家养老服务。
健全居家养老服务网络养老惠民
一是建立和完善村、社区老年协会制度,由社会组织对其进行指导培训,吸收会员,享受协会提供的理发、培训、文化娱乐等公共服务;指导老年协会,发动群众建立基层老年舞蹈、合唱、生产、护理、家政等自组织,抱团取暖,互帮互助。
二是建立志愿者结对帮扶机制,鼓励由敬老院健康老人走出敬老院,与农村困难留守老人结对帮扶,为农村留守老人开展探望、聊天、家政、理发等爱心志愿服务,鼓励老年协会会员与其他困难和高龄留守老人结对,开展巡防巡查、助急、助洁等居家养老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