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新闻网消息 一大早,家住船山区河沙镇谷村的陈大爷走进村委会,就看到门口的公示栏旁不知何时已经围满了人,大家正在讨论一张张惠民惠农政策补贴榜单。“来来来!大家找位置入座了!”就在这时,村支书的声音从门口传来,“我们谷村的‘阳光问权’坝坝会马上开始!”
![]() |
河沙镇村民围观在公示栏前进行查榜问榜
一圈塑料独凳,二十几个村民代表围坐在一起,陈大爷也饶有兴致地参与了这场别开生面的“问榜”。“脱贫了,帮扶力度会不会减弱?”“我从外地回乡,想流转土地种西瓜,要走哪些流程?”“这么多年了,我们都只有土地证,没有房产证,啥时候才能办理啊?”“3社的断头路好久才能修通……”
这时,人群中传来一个声音吸引了陈大爷的注意,“怎么才能参加土地增减挂钩项目?”外地务工的儿子想要回乡创业,家里住房不够用,陈大爷几次三番想要咨询又不知道从哪入手,听到这个问题他连忙集中了注意力。“伙娃子,莫激动,参加土地增减挂钩项目需要户籍为本村的农村户籍,同时房屋需要在省国土厅的图斑里面显示。你前几年结了婚户口早就迁到城里面去了,哪还满足条件喃。”村支书耐心地解释到。听到这一解释,陈大爷心中的问题也有了谱。
据悉,为有效解决信息公开不透明、情况掌握不彻底、服务群众不到位等问题,船山区纪委监委围绕“4+X”重点任务,聚焦集体“三资”管理使用、“三务公开”、村级工程建设等方面工作,设置现场张榜公示、群众查榜问榜、“办不成事”驻点接访等方式进行解疑答惑。
![]() |
唐家乡东山村村民以“亮表情”形式进行民主测评
如今,“坝坝会”“恳谈会”“评议会”等“阳光问权”新形式在船山区各村(社)越来越常见,通过面对面、心贴心的交流畅谈,促使问题发现在一线、推动在一线、解决在一线。南津路街道邮供局社区召开“阳光问权”恳谈会,结合“办不成事”驻点接访工作,架起干群连心桥;唐家乡东山村召开项目专场“阳光问权”,以民主测评“亮表情”方式,画出共建同心圆;介福路街道白鹤街社区召开特色街区阳光评议会,成立“阳光评议团”,扩大共治朋友圈。截止目前,船山区已召开“阳光问权”8期,推动解决土地流转、断头路修建等突出问题29个。
![]() |
永兴镇新开村召开“阳光问权”坝坝会
“‘阳光问权’只是手段不是目的,针对群众反映问题,必须逐一建立台账,持续跟进督办,直至问题销号,同时要将问题处理情况及时张贴至公开栏上,便于广大群众及时查榜问榜,不满意的还要打回重审,让问题解决结果经受得住群众检验。”区纪委监委相关负责人说道,作为基层监督和基层民主的一种创新形式,“阳光问权”查榜问榜模式打通了群众与基层党组织沟通交流的渠道,推动了小微权力在阳光下科学规范运行。(供稿:船山区纪委监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