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新闻网-首屏新闻
发生突发险情,谁来做“第一指挥”?预警信息如何直抵一线?面对基层应急响应中的痛点,安居区创新推出“现场指挥官+划小治理单元”机制,用精细化治理拧紧“安全阀”。
![]() |
这项机制有何亮点?
一文读懂!
什么是“现场指挥官+划小治理单元”?
1个核心目标:
抢抓救援“黄金时间”,实现风险早发现、处置更高效。
2大创新抓手:
现场指挥官:突发事件中,距离最近的网格员、村支书或企业负责人自动担任“第一指挥官”,无需层层请示,可立即决策疏散群众、控制危险源等关键行动。
划小治理单元:将应急责任细化到社区、企业、自然村等“微网格”,确保每个风险点有人盯、每项预警指令直达末梢。
5项关键作用:
破解“多头指挥、责任不清”难题;
提升预警响应速度;
前置风险防控(针对性制定夏季防溺水、汛期防地灾预案);
激活基层应急力量(网格员变身“安全前哨”);
减少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达州、九龙等多地验证实效)。
为何要创新这项机制?三大现实需求推动!
基层响应“慢半拍”
风险防控“不精准”
传统“一刀切”预案难匹配复杂多变的险情,亟需因地施策(如山区重点防地灾、企业聚焦火灾防控)。
责任落实“最后一公里”
预警信息卡在“中梗阻”,难以直达一线群众。
以最小单元把损失降到最低,三步走计划护航。
2025年2月:全区推进会部署机制,先行试点三家镇、安居镇、柔刚街道;
2025年4月底前:完成镇街“微网格”现场指挥官培训,修订应急预案;
2025年6月底前:全域推广,实现村(社区)、重点企业全覆盖。
“现场指挥官+划小治理单元”机制正在将“被动应急”变为“主动守护”,让安全成为安居区最坚实的底色。
文图:遂宁市应急管理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