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驾马车”助力贫困群众脱贫奔康
——2016年市科协驻村帮扶工作综述
“誓把穷村变富村!”——在射洪县双溪乡青杠林村的村口,一块木牌上写着的这7个大字格外醒目。作为青杠林村的帮扶单位,市科协积极开展驻村帮扶工作,大力推进精准脱贫帮扶,去年全村共完成脱贫摘帽户数14户,脱贫摘帽人口36人。
2016年以来,市科协深入贯彻落实市委六届历次会议精神和市第七次党代会精神,按照全市脱贫攻坚大会《2016年全市脱贫攻坚工作要点》安排部署,发挥科协职能优势,充分调动各级学(协)会、农技协组织等资源,大力开展“产业扶贫”“知识扶贫”“能力扶贫”三大行动,实现助力贫困群众脱贫奔康目标。
产业扶贫增强“造血功能”
贫困地区群众脱贫,根本靠发展产业。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精准扶贫,发展产业是关键。”遂宁市科协相关负责人表示。
2016年,市科协坚持把科技帮扶、技能扶贫作为推进驻村帮扶工作的主要抓手,指导青杠林村建立起了养鸡专业技术协会和土鸡养殖科普示范基地,动员市畜牧兽医学会与青杠林村养鸡协会达成“会会合作”协议,引导市级学会为养鸡专业技术协会发展壮大提供技术和人才支持。
“我养的第一批鸡4个月就出栏了,一共卖了2000多块钱。”青杠林村村民陈凤因切脾手术丧失了劳动能力。她告诉记者,通过利用政府补助的到户扶贫资金进行小家禽养殖,“养殖家禽时间短、见效快,成为了家里增加收入的又一条途径。”
在市科协的帮扶下,青杠林村养鸡规模逐渐增大。如何扩大贫困户土鸡销售渠道?对此,市科协积极协调射洪县商务局、县科协等单位,指导该村农技协搭建起了该村首个农产品电商平台,将全村的土鸡、土鸡蛋、枇杷、核桃等优质农产品上网销售,有力地促进了青杠林村农民增收,实现了产业增效。
在产业帮扶中,市科协十分注重解决产业发展的具体问题。据了解,青杠林村全村共600余人中有三分之二常年在外地务工。在稻收时节,全村劳动力缺乏,尤其是贫困户缺劳尤为严重。针对青杠林村留守老人偏多、生产缺乏劳力的现状,市科协为该村捐资1.7万元用于购买联合收割机,有效解决了秋收劳动力不足的难题。
知识扶贫摆脱“思想贫穷”
“之所以穷,首先是穷在思想。”市科协相关负责人表示,精准扶贫,扶智是核心。
以科普提升贫困群众科学文化综合素质,市科协发挥部门优势,组织市农学会、林学会和畜牧兽医学会等专家在青杠林村开展了科学生产、健康生活等科普知识宣传和农村实用技术培训,培训村民达460余人次,赠送《科学养鸡》《核桃种植》《防邪反邪》等科普书籍和技术手册800余册。一场旨在摆脱“思想贫穷”的“知识扶贫”行动,在青杠林村轰轰烈烈地铺展开来——
以科学生活为重点,开展科普宣传活动。结合“实用技术培训”,市科协在青杠林村开展科普宣传活动,通过发放宣传手册向村民宣传普及科学生产生活知识,传播科学思想,倡导健康、科学的生产及文明生活方式,引导当地群众崇尚科学、抵制迷信,推动文明新村建设,共计发放《科学生活》《防毒禁毒》等科普宣传手册200余份。
以文化扶贫为重点,捐赠农村科技书籍。为进一步提升联系点青杠林村村民科学文化修养、丰富村民文化生活,市科协先后2次向青杠林村农家书屋捐赠畜禽养殖技术和核桃种植技术等农村实用技术书籍以及历史人文、自然科学、社会科学等各类图书计700余册,充实了双溪乡青杠林村农家书屋。
能力扶贫激发脱贫“内生动力”
打赢脱贫攻坚战,激发贫困群众的“内生动力”是关键。
为了摸清青杠林村贫困户的“家底”,市科协班子全体成员和机关全体干部深入全村开展了集中走访慰问活动,逐户走访联系帮扶贫困户,详细了解了贫困户家庭情况,现场研究帮助贫困户谋划脱贫致富的方法和路子。
针对青杠林村的“村情”,市科协严格按照《遂宁市驻村帮扶工作方案》要求,选派一名优秀年轻干部担任青杠林村村主任助理,组织机关干部进村入户,结合扶贫工作推进情况,进一步修订完善了《青杠林村三年脱贫规划》,全面梳理全村2016年脱贫摘帽工作任务,制定了切实可行的《年度脱贫攻坚工作计划》,做到了脱贫攻坚工作措施具体、组织有序。
针对贫困户的“户情”,市科协以技能扶贫为重点,举办实用技术培训。组织市畜牧养殖学会专家开展畜禽养殖实用技术专题培训活动,参加培训人员58人,现场开展技术指导和技术咨询活动,引导当地贫困群众学科学、用科学,增强他们依靠科技增收致富的本领,提升贫困群众脱贫奔康的“内生动力”。
市科相关负责人表示,2017年,市科协将全面贯彻“遂宁市脱贫攻坚现场推进座谈会”精神,对照贫困人口减贫“一高五保障三有”、贫困村摘帽“一低十有”“四个好”标准,主动深入青杠林村联系点,主动对标补差,进一步研究和完善工作措施,压紧压实工作责任,确保高质量高标准完成帮扶联系村脱贫任务,确保青杠林村2017年如期脱贫摘帽。(新闻来源:遂宁日报) (记者 杨小东) 原标题: “三驾马车”助力贫困群众脱贫奔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