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新闻网首页 主管主办:中共四川省委宣传部 市州联播主页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主任:张先生 15928488103 投稿:snxw2017@qq.com
快讯

您当前的位置:地方频道-遂宁  >  遂宁要闻

新闻与合作:15928488103

新春走基层 回乡过年看变化

时间:2017-02-03 来源:四川新闻网 编辑:本网编辑 分享:

 

邓志杰的女儿照顾老人吃饭

船山区河沙镇板桥堰村3组村民共享坝坝宴

蓬溪县人民医院导医台护士正在接受市民咨询

龙凤食药所的食品监督员正在检查坝坝宴的食材

 

编者按

 

新年到,游子归。过年了大家纷纷回到家乡,家乡又发生了哪些新变化?亲人的生活出现哪些新景象?记者把在回家、回乡、拜友过程中,看到的教育惠民、医疗惠民、扶贫攻坚、城镇建设等惠民举措给基层百姓生活带来的变化一一记录下来,反映家乡日新月异的变化。

 

走下牌桌看大戏 文明欢喜过新年

 

“好,再来一个!”1月20日,船山区唐家乡牌坊村村委会的坝坝上人头攒动,掌声、叫好声此起彼伏,百余名乡亲携老扶幼或坐着或站着,津津有味地欣赏着台上演员的精湛表演。

 

“以往过年也没啥活动,没事的时候大家就是在牌桌上玩两把,图个热闹。没想到今年在家门口就能看到这么好看的演出,大家伙都出来看戏了。”听说有演出,刚刚从外地回乡过年的牌坊村村民王刚一大早就带着老婆孩子来看表演。

 

看川剧、观画展、逛灯会……为丰富市民春节的文化生活,从1月开始,遂宁市各个地方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就开始不断上演。据市文广新局相关负责人介绍,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人民群众的文化需求也越来越多,以前过年期间的文化活动相对较少,大部分市民都是在牌桌上过年。为了让广大市民过一个欢喜文明的春节,从1月起,全市文广系统就组织了一系列丰富多彩的文化大餐。

 

1月16日起,由市文化广电新闻出版局承办的“文化进万家”2017年元旦春节文化惠民演出活动拉开帷幕。活动中,遂宁市专业和业余文化工作者一行40余人,在1月31日前深入到射洪县天仙镇,射洪县城区,船山区唐家乡,大英县象山镇、回马镇,安居区常理镇等8个乡镇演出。川剧绝技《变脸·吐火》、川剧小品《滚灯》等节目轮番上演;2-3月,由安居区文化馆主办的第三届涪江文化艺术节优秀剧目交流巡演活动将在安居区演艺中心上演;元宵灯谜会也将在2月11日晚在西山文化广场举行,现场将有1200个灯谜等待市民有奖竞猜。除此之外,春节期间,庙会、灯会,个人画展、白鸟图展等文化活动也将陆续拉开大幕。

 

“今年过年家里活动安排得满满的,年前回老家祭祖还看了场川剧演出、初一逛庙会、初二游观音湖、初三看灯会,一家人在一起热闹又开心”说起今年的春节,市民陈志刚露出幸福满意的笑容。

 

(遂宁日报记者 田丽丹)

 

老人乐享品质幸福生活

 

2月1日,记者跟随市民黄兰兰和唐海早早地就出门了,去感受他们这个大家庭的欢聚时光。来到船山区大地坝的邓志杰老人家中,只见老人的小儿媳妇正在给母亲穿新衣。老人虽然双鬓斑白,但身体十分硬朗,精神头十足。“现在生活就是好,儿女孝顺,孙儿孙女们过年也要回来看我这个老婆婆。”84岁的邓志杰笑着对记者说。

 

穿上了新衣的邓志杰和儿女们开起了玩笑:“我昨天上街看到那些老婆婆都穿的花衣裳,你们看我穿起花衣裳是不是更漂亮呢?”玩笑间,老人的6个子女带着家人都来到了家中给老人拜年。看着孙子、曾孙子们,老人乐呵呵地拿出了提前备好的压岁钱,看到孙子、曾孙子不愿收自己的红包,老人有些生气:“我有钱!你们拿到,不然我要生气!党和国家的政策好,我们这些老婆婆每个月都有退休工资领,每个月还有高龄补贴!”

 

说到自己的生活,邓志杰就像打开了话匣子,“每年过年在南充的孙儿都要回来过年,在陕西读大学的孙女也要回来。我有6个子女,一天去一个娃儿屋头吃饭一周就过了。”“大儿媳煮的饭好吃,大女一家经常带我出去玩,二女儿一家经常陪我出去散步,三女一家经常给我买东西,小女儿一家时不时给我拿零用钱,小儿一家不仅照顾我的生活起居还随时都要听我这个老婆婆念叨。”说到自己的几个儿女,老人脸上充满了自豪。

 

据初步统计,目前遂宁市60岁以上老人已超过70多万人,占全市总人口的19.1%。老年人口呈现基数大、增速快、寿龄高、空巢多等特点。应对人口发展的新形势,满足多元化的养老需求,我市养老产业逐步从传统的政府养老转向了“政府主导、社会参与”的社会养老发展思路。在养老需求的刺激和政府的鼓励下,从小区家庭式养老小居、社区连锁式养老中心,再到大型颐老养老综合体发展,遂宁养老市场、养老产业呈现多元化、专业化、高端化发展态势。

 

记者从市人社局获悉,截至目前,全市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覆盖人数达96.27万人、参保缴费27.67万人。2016年9月28日,我市全面完成了29.16万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的调整工作,并将调待金额补发到位,充分体现了党中央、国务院和各级党委、政府对退休人员的关怀。

 

2016年,遂宁市完成新增民办公办养老机构床位2900张,维修改造公办养老机构床位1450张,建设城乡社区日间照料中心150个,全市养老服务床位总数达到27186张。为全市103080名困难家庭失能老人和80周岁以上高龄老人提供了聚焦养老服务,提高了1.28万余名90岁以上老年人的高龄补贴标准,为近10万名80岁以上老年人发放了高龄补贴。

 

(遂宁日报记者 黄尧)

 

教育惠民让百姓安心

 

今年春节,王丽平赶回家中,大女儿林佳(化名)就蹦到她面前,开心地问:“妈妈,你看我是不是长高了?”看着身高接近1米6的女儿,王丽平连连夸赞,学校实施的营养改善计划真是好,让我们家孩子养成一日三餐的良好饮食习惯,过得跟“城里娃”没差别。

 

“我们在学校吃得可好啦!”林佳今年12岁,就读于大英县隆盛中学初中一年级。她告诉记者,“学校早餐不仅有鸡蛋、包子、花卷,还有每天变着花样的热菜。”

 

记者了解到,自2012年起,遂宁市就开始在蓬溪县和大英县内151所农村义务教育学校实施农村义务教育学生营养改善计划,累计投入资金6481万元(含一补资金),惠及学生46527人次。

 

市教育局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为统筹推进城乡义务教育一体化发展,2016年遂宁市大力实施“城乡学校帮联发展机制”,采取“优质学校+潜力学校”的形式,以“1+X”的组建方式,建立高升实验小学教育集团、顺南街小学教育集团等3个集团学校,组建城北小学教育联盟、城南小学教育联盟等10个“协作性”教育联盟,实现教育教学资源共享,推进学校对口帮扶、农村薄弱学校内涵提升。

 

“孩子在学校生活得好,我们家长在外工作就更加踏实。”王丽平告诉记者,她除了刚上初中一年级的大女儿林佳,还有一对正读小学的双胞胎儿子。为了养活一家五口,她和丈夫林书洪选择外出打工,为孩子们做早餐的日子屈指可数。现在,多亏学校实施的营养改善计划,弥补了家长们在这方面的缺失,确保孩子们顺利成长。

 

(遂宁日报 实习生 王瑞)

 

监管到农村 寿宴吃得放心

 

春节前后是农村举办婚宴、生日宴的黄金时段。1月24日(腊月二十七),是船山区复桥镇清河村2组宋春华49岁的生日,宋春华一家早早地起床收拾院坝、准备食材,迎接乡亲们的到来。农村办宴席,不仅要让村民吃得开心、美味,更重要的是吃得安全、放心,这离不开那些奔走在农村基层的食品监督员,这一天,作为龙凤食药所的食品监督员,张遂等几名工作人员也是一大早就前往宴席举办地,他们不是去吃喝的,而是去仔细查看现场,防止出现食品安全事故。

 

“包师傅,今天要准备12桌,每桌差不多要准备10多个菜品,可马虎不得啊。”一到宋春华家,张遂就叮嘱包师傅。“你放心好了。我们的凉菜都是即做即吃,用豆角做的凉菜更是煮熟煮透了的,土豆、菌类等食品也是规范操作,没有使用亚硝酸盐。”听了张遂的提醒,厨师包正才马上说。 到了中午12点过,宴席开始,几十个乡邻高兴地围坐在大圆桌前,看着一道又一道的美味佳肴,大家吃得津津有味,赞不绝口。

 

据了解,在举办生日宴前几天,张遂就让宋春华填写了《船山区农村集体聚餐备案登记表》,向龙凤食药所备了案。因为按照《遂宁市船山区农村家庭宴席食品安全管理办法》,就餐人数在50人以上的农村家庭宴席实行报告备案制度,举办者应提前2天将就餐时间、就餐人数、场地卫生条件、菜品清单、厨师健康状况等情况报村(社区)食品药品信息员,由信息员报乡镇政府登记备案,乡镇食品药品协管员现场免费监督指导。

 

在船山区,食品药品协管员覆盖了全区每一个村、社区。2009年6月,实行《船山区农村家庭宴席食品安全管理办法》后,形成了农宴监管区政府主导、地方政府负总责、餐饮监管部门各负其责、举办者作为第一责任人、乡镇、村(社区)信息员密切配合的工作格局。《办法》实施8年来,全区共上报50人以上农村家宴1000多起,现场监管率100%,未发生1例农宴食品安全事故。

 

(遂宁日报记者 郑晓燕)

 

别具一格的乡亲团年

 

笑声阵阵,鞭声连连。1月31日,农历大年初四,船山区河沙镇板桥堰村3组,金家湾十里荷塘景区,热闹非凡,王晓林、喻远陆、王建波等27名离家打拼的“金家湾人”回到自己成长的故乡,每人出资500元,邀请金家湾200余村民一起吃坝坝宴团年,让家里的留守老人和孩子们过了一个欢乐而又特殊的新年,吃饭剩余的钱将捐给组上的3名孤寡老人。

 

当日一大早,坝坝宴就沿着金家湾蜿蜒的村道路摆开,路边砖头搭起的简易灶台上,高高的蒸笼蒸汽弥漫,厨师挥舞着锅铲忙着准备团年饭。案板、灶台、冷菜热菜各种美味一字排开。

 

“办这个坝坝宴,主要是想到我们金家湾太多的留守老人和孩子了,让他们在一起过个年高兴高兴。”王晓林告诉记者,“这些年,我们这些年轻人常年在外,没有为家乡尽过力,现在家乡打造十里荷塘发展得这么好,感谢党委政府了,我们做的这点根本不算什么。”

 

中午时分,200多名村民将20张桌子坐得满当当的。“噼里啪啦”一串鞭炮声后,将现场气氛推向了一个小高潮。“上菜!”随着厨师的一声吆喝,凉拌土鸡、蒸烧白、红烧鱼……丰富的菜肴带着香味和热气摆上了桌。

 

“今天我真是太激动、太高兴了,以前过年,都是和自家亲戚吃顿饭,从来没有像今天那么多人、那么热闹地团个年,谢谢这些孩子们了。”今年65岁的王思俊老人,唯一的儿子也在广东打工,没有回来过年,老两口今天都到了宴会现场。

 

听说金家湾举办坝坝宴,板桥堰村村支部书记王思忠也来到了现场,他一边吃饭,一边高兴地说:“他们致富不忘家乡人,特别是心里挂记着我们这些老年人,真是些孝顺的孩子,相信我们村的明天,一定会发展得越来越好!”

 

(遂宁日报记者 高静)

 

转变医疗模式

 

保健康

 

春节期间,我多次辗转在我的家乡蓬溪县和遂宁市城区之间,而给我留下印象最深的是医疗惠民带来的变化,而这种变化无论是在医疗设备和医疗技术方面,还是医疗服务方面,都让我刮目相看。

 

1月28日上午10时,在蓬溪县人民医院,前来看病的人络绎不绝。在门诊大厅墙面上张贴的就诊指南极为显眼,不少就诊患者通过上面的指示很快找到对应的医疗科室。在大厅的导医台,值班护士正有序地引导病人就诊,遇到年迈老人时,护士也会亲自搀扶老人到对应治疗科室。同时,该院还投入了不少现代化医疗设备,这些设备能够帮助医生在短时间内了解病人的病情,让病人得到及时治疗。

 

除了家乡的医院,在遂宁市城区内,各个社区的卫生服务站也给市民带来了不少方便。29日下午,在河东新区杨柳路灵应寺社区卫生服务站,该站医生正在为患者看病。纵观整个卫生服务站,不仅站内整洁,各种药品和医疗器械也比较齐全。

 

“现在就是方便,一出门就可以看病,并且医生医疗技术和服务都很好。”家住河东新区国玉金都小区居民颜女士称,以前陪家人看病,很多时候都要乘车去老城区,而且多次来回跑,既费时间又费力。现在好了,一下楼就可以在社区卫生服务站看病,省了很多事。对于颜女士的说法,附近不少居民都表示赞同和言谢。

 

“近年来,市委、市政府聚力民生工程,在解决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上持续发力,不断统筹推进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健康扶贫等重点工作,呈现出了卫计事业蓬勃发展、市民健康水平显著提高、医疗服务能力稳步提升的良好态势。”市卫计委相关负责人介绍,从2016年至今,我市全面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稳步推进公立医院综合改革,全市所有城市公立医院取消药品加成实行零差率销售;加快推进分级诊疗,引导患者合理就医,并建立城市三级医院与县级医院、县级医院与基层机构长期稳定的分工协作机制;积极推进社会办医;全力推进卫生信息化建设,在市中心医院内分泌科、船山区龙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试点建立家庭远程医疗信息平台。目前,我市二级及以上医院、妇幼保健院已完成与“健康四川”服务平台对接,进一步方便了患者就医。

 

(遂宁日报记者 吕苗)

 

住房保障

 

托起百姓“安居梦”

 

“你看,那就是我们的新房子,现在正在修。”每隔一段时间,市民徐利民都要到正在修建的市城区南湖尚城小区外,看看工程进度。谈起新房,徐利民脸上洋溢着笑容。据了解,徐利民是遂宁市改造危旧房棚户区受惠老百姓中的一位。

 

“在破旧的房子里‘蜗居’了几十年,终于要住新房了,心里甭提多高兴!”徐利民说,南湖尚城小区建成后,他多年的安居梦即将得以实现。

 

“仅仅在2016年,我市就将完成危旧房棚户区改造13349套,其中包括实物改造4833套和货币化安置8516套。”市住建局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实物改造就是提供过渡补贴,然后修建新房提供给百姓居住。货币化安置则是根据住房面积的不同向改造区住户发放金额不等的改造金。

 

除了改造危旧房棚户区,我市从2007年开始,还推出了公共租赁住房,对象主要是低收入者、毕业5年内的大学生和外来务工人员。对辖区内的中低收入者和毕业5年内的大学生收取市场价租金的70%,农民工收取市场价租金的50%。对于低保户,更可以便宜到每个月每个平方米1元钱。

 

根据遂宁市相关规定,从2016年开始,遂宁市公租房以货币化补贴为主,鼓励和支持符合公共租赁住房保障条件的家庭,通过租赁市场解决住房问题。下一步,遂宁市还将进一步完善住房供应体系,尽可能地改善中低收入群体的住房状况,托起百姓“安居梦”。

 

(遂宁日报记者 余勇君)

 

原标题:新春走基层 回乡过年看变化

 

人民网 新华网 中国网 央视国际 中国日报 国际在线 中青网 中国经济网 中国广播网 中国新闻网 光明网

四川新闻网遂宁频道 中国遂宁 遂宁新闻网 四川在线遂宁频道

关于我们 | 网站合作 | 广告服务 | 法律声明 | 编辑部邮箱 |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 编号:2304068 发证机关:国家广播电影电视总局
经营许可证 编号:川B2-20100027 四川新闻网版权所有 蜀ICP备09013264号-3

扫码关注四川新闻网头条号:西部看四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