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新闻网首页 主管主办:中共四川省委宣传部 市州联播主页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主任:张先生 15928488103 投稿:snxw2017@qq.com
快讯

您当前的位置:地方频道-遂宁  >  遂宁要闻

新闻与合作:15928488103

新春走基层:你的牵挂·我的温暖

时间:2017-02-03 来源:四川新闻网 编辑:本网编辑 分享:

 

“精准扶贫到户到人,实现‘村有主导产业、户有致富门路’,确保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路上不落下一户一人。”2016的脱贫攻坚战中,市委书记赵世勇的话语掷地有声。让全市15.6万农村贫困人口生活好起来,是赵世勇始终牵挂的事。

 

去年以来,赵世勇多次来到联系点,走进困难群众家中,与他们围坐话家常,寻访他们的困苦,感知他们的冷暖,化解他们的忧难。

 

春节期间,记者重访了赵世勇的联系村,看看赵书记惦念牵挂的老百姓,这一年日子过得怎么样?大家新的一年有怎样的打算?还有什么话想对赵书记说?……

 

贫困村成了新农村

 

地点:桃花村

 

回放:“村里发展的什么产业?”“村民什么时候能够搬进新家?”……1月25日,在桃花村村委会的院坝里,赵世勇现场开起了座谈会。他说,大家贯彻落实好精准扶贫精准脱贫政策,立足贫困村实际,发展特色种养殖业,带动贫困户脱贫奔康,防止脱贫后再返贫。要抓好公共卫生服务能力建设,强化乡村医生培养,保障贫困群众得到优质医疗卫生服务。要加强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引导贫困群众养成好习惯、形成好风气。

 

重访:记者见到周素芳时,正是桃花村祭祀的时间,鞭炮声响彻山林。而她也刚刚送走了回乡祭祀的孙女。

 

周素芳的家在一个山坡上。“幺儿,快去拿点水果出来。”院子里,周素芳的儿子正在锯木头。她说:“这些树都坏掉了,我们把地整理下,圈起来多养点鸡。”

 

周素芳一边说话,一边将橘子往记者手里塞。“这个不酸,是自家树上摘的。以前挣一碗吃一碗,现在日子好过得很,吃啥都甜。”周素芳咧着嘴笑得十分灿烂。

 

2016年,在村委会的帮助下,周素芳的儿子到家后面的养猪场打工,每个月1300元的工资让他感叹“门都不出还能挣钱,这事情好啊!”

 

刚坐了一会,周素芳便拉着记者进屋。“来,看看咱今年的收成。”屋子里,谷子堆满了小粮仓。“去年谷子收了1000多斤,包谷收了500多斤,还有300斤菜籽。简直不愁吃!”

 

眼前的周素芳精神矍铄,完全不像个88岁的老人。她计划今年多养两头猪,再圈养点鸡鸭。

 

2016年,桃花村全村85户贫困户、217个贫困人口的农民纯收入均超过了3100元。其中5000元以上的贫困户就有11户。截至目前,全村贫困户已全部达到退出的标准,贫困发生率为零。通过村产业项目辐射带动、精准到户项目实施、产业部门和帮扶干部资金技术支持、土地流转等方式,全村产业得到了较大发展,增收能力显著提升。

 

临近中午,桃花村更加热闹了。“我们村里的团圆饭都是中午吃,这个时候是一年村里最热闹的时候。”村文书高龙奇说。在他的带领下,记者到了村民龚代纯家中。

 

两天前,赵世勇亲自将慰问金送到了龚代纯手中。“书记每次来,咱们村都有新变化。书记下次来,变化会更大。”龚代纯说,村里新栽了355亩桃树,以后这里就真的是桃花村了,希望赵书记以后来咱村里看桃花。

 

厨房里,龚代纯忙着将做好的饭菜端上桌。凉菜热菜,猪头肉、鸡肉、酸菜鱼等满满一桌佳肴令人垂涎欲滴。

 

“咱们这里过年要过七天,年饭至少要7个,所以要多做点。”待一家人都入座,龚代纯举杯说道:“希望家里团团圆圆,你们外出打工顺顺利利,娃娃读书也要努力。”

 

记者离开桃花村时,每个村民的院坝里都热闹非凡。大家举杯畅饮,笑谈过去,展望未来。相信脱贫后的桃花村,如陶渊明写的那样:芳草鲜美,落英缤纷,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易地搬迁房里的喜宴

 

地点:青岗村

 

回放:1月25日,赵世勇来到青岗村。在刚刚搬进易地搬迁新房的郑琼蓉家,赵世勇仔细参观了她的新家,并问道“配套有没有做好?”“化粪池弄好了吗?”他鼓励郑琼蓉的儿子、儿媳,要努力工作,克服困难,将新家建设得更加美好。

 

重访:年关将至的青岗村甚是热闹。宽敞的村道路上,时有车辆飞驰而过。走亲串戚的人,三五成群,欢声笑语在田间回荡。

 

记者来到郑琼蓉家外的村道时,她正和儿媳妇匡星星手挽手走在路上。

 

“儿子还在睡大觉哦。中午跟他二爸喝高兴了,就睡在二爸家了。”郑琼蓉一边领着记者往回走,一边指了指田对面的屋子。那栋低矮的房子便是她曾经的家。

 

在青岗村易地搬迁集中安置点内,郑琼蓉的新家就在这里。安置点外,一串粉红的气球挂在两栋新房之间,墙上“我们结婚啦”的喜字红彤彤的。

 

在赵世勇来的前一天,郑琼蓉刚刚在这里给儿子儿媳操办了一个热闹的婚礼。郑琼蓉不仅成了青岗村第一个搬进新家的贫困户,也是第一个在易地搬迁安置房里操办婚礼的人。

 

搬新房,住新家,娶媳妇……郑琼蓉家的这个年过得格外喜庆。

 

记者刚刚坐下,郑琼蓉的新媳妇就端来了水果、瓜子和糖。“快吃,这是我儿子的喜糖。”郑琼蓉满脸笑容地说。以前,郑琼蓉一家在田对面住。由于长年在外打工,没人打理的房子成了危房。每年大年三十回家,一家人只能在孩子二爸家借住一晚。给老人上了坟,初一就走,不想太麻烦人家,“没想到今年能在自己家里过年。”

 

丈夫去世时,郑琼蓉的大儿子还在念书,小儿子又患病。为了供大儿子读书,给小儿子看病,多年来郑琼蓉一直在成都的餐厅当服务员。“两个娃娃在一起七年了,因为没有房子,婚礼迟迟没办。这下好了,有了家,心里也就踏实了。”她说,一家人打算过了初四就回成都上班。“赵书记鼓励娃好好挣钱,将来把新房装修得更漂亮。”

 

向紫华的家是青岗村易地搬迁集中安置点外马路旁的一栋白色平房,他也是市委书记赵世勇联系的贫困户。去年8月,赵世勇曾拉着向紫华的手问道:“娃找到了吗?”“生活过得好不好?”“缺不缺什么?”

 

记者见到向紫华时,他正在村委会的活动室看人打牌。“日子好过咧!地都流转出去了,今年还要给我们涨价。现在在村上打点工,生活足够了。”向紫华告诉记者,2016年他家里养了4头猪,卖了8000多元钱,自己还留了一些肉放在冰箱里。说着,他打开自家的双开门冰箱,展示满满的收获。

 

去年8月,向紫华在村里赊了一台冰箱,卖完猪便去把冰箱的钱给付了。2016年,加上他在村里打工的收入和政策性、财产性收入,一家人的人均收入突破了7000元。

 

“今年还要继续养猪,现在村里发展柑橘产业,争取再到合作社打点工,希望收入能上万。”向紫华和记者聊天时,他的妻子漆长秀正忙着贴对联。“平安二字值千金,和顺一门添百福”,简单的一副对联满含两人的希望。2009年,向紫华的儿子外出打工失联,至今未归。两口子拥有的唯一一张儿子的照片就是他换下的老身份证。“希望新年能找到儿子。”

 

离开青岗村时已经是下午4点半,记者特地去了一趟新修的村委会办公室。二楼上,村支书杨安、村主任徐波、村文书杨春正在办公室里忙碌着。

 

“大年三十你们还这么忙啊?”见记者到来,杨安抬头笑道:“现在返乡祭祖的人多,我正在做广播,提醒大家注意森林防火。咱村去年成功摘了帽,今年可要朝着新农村的方向迈进。对于村环境的保护要更加重视。”

 

另一边,徐波忙着和村民算账,杨春则忙着发放青岗山种植专业合作社的保底金。“保底金很久前就开始发了,但村里有些人还没回来。今天是大年三十,就等着他们来领钱回家过年。”

 

 (遂宁日报记者 颜朝辉)

原标题:新春走基层:你的牵挂·我的温暖

 

人民网 新华网 中国网 央视国际 中国日报 国际在线 中青网 中国经济网 中国广播网 中国新闻网 光明网

四川新闻网遂宁频道 中国遂宁 遂宁新闻网 四川在线遂宁频道

关于我们 | 网站合作 | 广告服务 | 法律声明 | 编辑部邮箱 |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 编号:2304068 发证机关:国家广播电影电视总局
经营许可证 编号:川B2-20100027 四川新闻网版权所有 蜀ICP备09013264号-3

扫码关注四川新闻网头条号:西部看四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