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索依法治县新路子 蓬溪法治建设在基层开花结果 雪亮工程系统 全县31个乡镇共安装高清监控探头281个,基本实现了乡镇、村、农户三级视频监控联网联控,农村“两抢一盗”等侵财发案率和道路交通事故发生率明显下降。 法治文化长廊 蓬溪县公安局在大石派出所以图文并茂的方式,建设了一道特色的“法治文化长廊”,为全县公安派出所法治文化阵地建设树立了标杆。 五字工作法 蓬溪县探索“快、实、勤、细、联”五字社会治理创新的新方法,将天福镇作为基层社会治理创新的试点镇,探索提出看家护院新方法,将治安防范的触角延伸到社会的最末梢。 关爱与法同行 蓬溪县大石桥中学率先在全市建立重点青少年群体帮教基地,创新建立农村留守学生全日制寄宿托管联动融合模式,实现了留守学生严重违法犯罪率0%和问题留守学生转化率100%的良好效果。 日前,记者了解到,蓬溪县扎实推进依法治县工作全面落地落实。该县通过贯彻落实“四个全面”战略布局,认真践行“五大发展理念”,紧跟依法治国、依法治省和依法治市进程,结合蓬溪实际,强化“四导”、突破“五关”、注重“六突出”,创新 “雪亮工程”“法治文化长廊”“五字工作法”和“关爱与法同行”等特色亮点工作,不断推进法治体系建设和法治工作举措上档升级,有力促进经济较快增长、民生持续改善、社会和谐稳定。 雪亮工程安防系统 提升群众安全感 今年春节,在吉祥镇做生意的王先生再也不需要担心治安环境了,放心地让老人带着孩子出门玩耍。 让他如此安心的是一套叫做“雪亮工程”的安防系统。有了这套系统,他便可以在自己的店铺,边做生意边关注家人的情况。通过在电视里调出家人所在地的实时录像,他就可以看到自己的孩子有没有摔着碰着,孩子附近是否有可疑人员,还可以通过电视遥控器一键报警。 近年来,蓬溪县高度重视农村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创新工作,切实按照“防控风险、服务发展,破解难题、补齐短板”的要求,始终坚持以风险防控为先导、以多元共治为方向、以现代技术为支撑、以基层基础为依托,坚持统筹规划,强化问题导向、精准发力,狠抓精细管理,全面实施“雪亮工程”建设,着力构建县、乡镇、村、农户四级联网联控视频监控网络,有效提升基层社会治安防控体系整体效能。截至目前,全县31个乡镇共安装高清监控探头281个,建立村(社区)级监控平台43个、乡镇级监控平台29个,视频监控入户100户,安装手机APP应用数40户,“雪亮工程”视频系统乡镇管理平台正在接入县“110”指挥中心,基本实现了乡镇、村、农户三级视频监控联网联控,农村“两抢一盗”等侵财发案率和道路交通事故发生率明显下降,人民群众安全感和幸福感得到了大幅提升。 法治文化长廊 推进法治化建设 “未成年人还有这们多保护办法,我们原来都不晓得……”2月3日,乍暖还寒,蓬溪县公安局大石派出所建设的“法治文化长廊”前,不少村民驻足认真观看。 蓬溪县公安局在该县建立法治文化长廊后,在基层派出所——大石派出所以图文并茂的方式,建设了一道特色的法治文化长廊,成为该县依法治县工作又一特色亮点工程。 该长廊分设有前言、法的起源、法治小故事、法治格言、法治名人、法治建设、法治校园和法治教育等版块。既有广大群众喜闻乐见的漫画、典故等宣传形式,又有派出所实际查处或侦办的案例展示,同时又将法制教育与历史文化紧密地融合在一起,集观赏性和教育性于一体。 法治文化长廊的建成使法制宣教工作融入和谐警营、和谐警民关系构建之中,对凝聚警心、陶冶情操,促进公安文化繁荣和警民关系的和谐,为全县公安派出所法治文化阵地建设树立了标杆。 五字工作法 创新社会治理 “叮叮叮……”天福镇长坪村10家人的电话同时响了,“是宋中平,一定是他家有事,我们赶快过去看看!”2月3日, 长坪 村支书 李远贵 向记者演示了该镇安装的“6995”(来救救我)电话系统,“6995系统,结合六联机制,采取群组捆绑的形式,将10至20户左右的家庭联系在一起。发现山洪泥石流、火灾、偷盗或者急重病人发病时,只要拨打6995,周边群众、中心户长、村民小组长、村支书等,均会在同时接到呼救、看到现场、及时对讲,进而实现有针对性地实施救助,真正实现了传递快、反应快、处理快。” 原来这是蓬溪县探索“快、实、勤、细、联”五字社会治理创新的新方法之一。蓬溪县将天福镇作为基层社会治理创新的试点镇,探索提出看家护院新方法,将治安防范的触角延伸到社会的最末梢,形成一张无缝覆盖的安全网、服务网、亲情网,最大程度地发挥了群防群治的作用,弥补了农村社会治安体系的薄弱环节,大幅提升了群众的安全感和满意度。 自实施看家护院“五字”工作法以来,该镇相关信息传递快、反应快、处理快。该镇两抢案件零发生,与同期相比,盗窃案件下降11件,下降率52.4%,邻里纠纷及信访案减少6起,下降率54.5%,大大提升了村民的安全感。 关爱与法同行 保障未成年人健康 蓬溪县大石桥中学注重青少年快乐健康成长,坚持关爱与法治同行,将法治送到留守学生身边,送到每个课堂,实现了留守学生严重违法犯罪率0%的突破,保障了每一个孩子的健康成长。 据了解,蓬溪县大石桥中学结合学校实际,积极探索关爱留守学生工作,率先在全市建立重点青少年群体帮教基地,以留守学生为主体、分类管理为基础、关爱帮扶为重点,创新建立农村留守学生全日制寄宿托管联动融合模式,通过以法治为内核的留守关爱“五化”模式,实现了留守学生严重违法犯罪率0%和问题留守学生转化率100%的良好效果。学校被评为遂宁市依法治校示范学校、四川省留守学生关爱行动“优秀阵地”、全国青少年普法教育先进单位。 该校编印了1-9年级《青少年法制教育》融入课程体系,确保法制教育计划、教材、师资、课时、考试“五落实”,引导学生由浅入深地掌握更多更全的法律法规知识,进一步推动法制教育工作和依法治校工作全面深入开展。学校坚持关爱与法同行阵地化、系统化、课程化、亲情化、协作化,增强了学生的法律意识,提高了学生的自我保护能力,也为进一步推进依法治校、创建和谐校园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蓬溪依法治县工作在广大干群的努力下,已取得了明显成效,但该县依然着眼长远、持续发力、不懈创新,将进一步推进法治工作再上台阶、再创佳绩。 (记者 黄焱) 观点 纵深推进依法治县工作 助推绿色经济强县建设 ○黄亚军
近年来,蓬溪县扎实开展依法治县工作,依法治理格局初步形成,法治文化氛围浓厚,社会大局和谐稳定,获得了“2011-2015年全国法制宣传教育先进县”“全国法治县创建活动先进单位”“全国‘六五’普法中期先进”等荣誉称号,法治建设为加快县域经济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提供了重要保障。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蓬溪深入实施“富民强县、生态育县、产业兴县和文化立县”发展思路,加快建设川中绿色经济强县,对推进依法治县工作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迫切需要进一步探索实践,在巩固、深化和提升上下功夫,充分发挥法治建设的作用,为全县经济社会跨越发展提供更加强有力的法治保障。 巩固法治根基,完善体制机制。通过几年的实践,蓬溪已经形成了四级联动、部门配合、统筹推进的依法治理体制机制。优化完善管理体制,将法治与分管工作结合起来,解决业务与法治“两张皮”的问题。加强依法治县办班子和队伍建设,进一步健全完善工作部署、督促检查、问题反馈等制度机制,解决机构“空转”的问题,发挥好统筹协调作用,确保统得起来、运转有序。 深化法治举措,狠抓拓展延伸。法治建设重在落地落实,触角必须纵向拓展、横向延伸、构建网络。继续深化“法律七进”,加快“一中心七组团”法治文化阵地建设,搭建进的平台、畅通进的渠道,真正进得去、有实效。加强部门协调联动,发挥监管执法的威力。向科技要动力,创新“网格化”服务管理,深入推进“雪亮工程”建设,加快法治公开信息平台建设,让法治建设插上科技的翅膀。 提升法治效力,推动问题解决。紧紧围绕民生难题,着力解决土地征用、房屋拆迁、非法融资、社会保障等信访突出问题,依法化解矛盾纠纷。紧紧围绕发展难题,依法扫清重大项目、脱贫攻坚、环境保护等方面的障碍,力争早日建成达效。紧紧围绕执行难题,多措并举破解“执行难”,让群众打得起官司,体现法治的公信力,维护群众合法权益,促进社会和谐稳定。 (作者系中共蓬溪县委副书记) 一句话新闻 ■春节期间蓬溪县未发现制售高香情况,燃香市场整治显成效。 ■2017年春节期间,蓬溪工商质监局80余人次坚守岗位,保障特种设备安全。 ■蓬溪消防大队除夕夜对辖区公共场所开展消防监督检查,深入辖区公共娱乐场所、网吧、商场市场等人员密集场所进行了消防监督检查及宣传行动。 ■2017年,蓬溪县扩大老干部局服务管理的退休干部范围,在力所能及的情况下,在活动场所、文体设施、生活待遇、健康养老等多方面为老干部创造良好的条件。 ■近日,蓬溪县首批“医疗专家支医”工程启动,让基层群众享受更加优质的医疗服务。 ■2017年春运期间,蓬溪县团委在县汽车客运中心开展“弘扬志愿精神、服务春运工作、展示青春风采”的青年志愿者服务春运“暖冬行动”,18名西部计划志愿者参与,营造了“平安出行、温暖同行”的良好氛围。 原标题:蓬溪法治建设在基层开花结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