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三五”开局看法治之变 织牢一张“法网” 守护一方和谐 去年法治数据: ●建立法律援助工作站152个、联络点2000余个,新建乡镇(街道)规范化法律援助工作站10个。 ●实现村(社区)法律顾问100%覆盖。 ●开展法制宣传教育活动4500余场次。编发普法读物25万余册(份),制发普法用品10万余件;设立宣传栏2000余个。 2016年,在“法治遂宁”的实践中涌现出许多新变化: 这一年,遂宁市制定了市政府首部规章——《遂宁市人民政府拟定地方性法规草案和制定规章程序规定》; 这一年,遂宁市出台了遂宁市法官入额遴选工作《实施方案》《考核办法》,全市首批178名入额法官进行了宪法宣誓仪式; 这一年,由28名律师组成的律师服务团和12人组成的涉法涉诉信访案件听证团,参与化解和代理涉法涉诉信访案件,建立了“中心坐班值守+律师信访接待+专案专人化解”的运作模式…… 立“良规” 行“法治” 夯实“法治遂宁”之基 在市城区育才路复丰巷,坑坑洼洼的路面变身为平坦整洁的水泥路,街坊们也告别了暴雨“看海”的日子。居民王泽富说:“虽然这条小巷很不起眼,却因为‘海绵城市’试点改造而得福。” 立良规,行法治。围绕“海绵城市”试点,我市出台了《遂宁市海绵城市建设试点实施计划(2015-2017)》,颁布了《遂宁市城市蓝线管理办法》《遂宁市城市绿线管理办法》等规范性文件,“海绵城市”建设的大幕徐徐拉开…… “遂宁作为内陆后发地区,正在积蓄动能、跨越赶超。如何进一步发挥优势,推动发展新跨越?我们的选择是抓紧抓实法治环境建设这一关键。”市委书记赵世勇在2016年8月10日出版的《人民日报》民主政治周刊中的《关键少数谈法治》专栏中,发表了题为“发展要上 法治也要上”的署名文章。 “要把推进依法治市融入到政府各项工作中,为全市经济社会稳定健康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法治保障。”市依法治市办相关负责人如是说。 通过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去年遂宁市取消中央指定地方实施行政审批事项34项,全面取消非行政事项审批,编制并公布市、县两级行政许可目录,各行政部门纷纷为基层“松绑”。切实落实行政审批“两集中两到位”,创新推进导办、代办和重大项目VIP服务,审批效率位居全省前列。加快推进商事制度改革,有效激发了市场活力和创业动力…… 司法为民 让正义阳光洒向每个角落 2016年的春节,大英县隆盛镇的老彭和他的23名工友终于过了个欢乐的春节,这都得益于大英县法律援助中心帮他们追回了2015年在若尔盖务工时被拖欠的105万元工钱。 为了让每位有需要的人得到及时有效的法律援助,2016年,我市持续拓展“一小时法律援助服务圈”建设,建立法律援助工作站152个、联络点2000余个,新建乡镇(街道)规范化法律援助工作站10个。在遂宁籍农民工较为集中的新疆乌鲁木齐和福建晋江设立法律援助工作站,已办理援助案件300余件。 司法为民、司法便民。为此,市法院全力推行“一站式、全方位、多层次、高效能”的综合性诉讼服务中心建设,开通12368诉讼服务热线,启动全市法院官网改造升级,实现线上线下诉讼服务同步推进。 此外,全市公安机关、检察机关和审判机关都在不断改革探索,全力构建阳光执法机制和有效监管机制,让正义的阳光洒向每个角落。 学法普法 法治文化沁入民心 依法治市从源头抓起,法制教育从学生抓起。在2016年教育部全国青少年普法网举办的“全国青少年学生法治知识网络大赛”中,遂宁八中的4名同学获得4级证书并荣获“法治小卫士白银I级”称号。除此之外,全市各学校广泛开展“法律进校园”活动,让孩子们知法懂法守法。 农民法律意识淡薄也不容忽视。对此,我市开展了系列普法惠民活动,培养“法律明白人”7000余名,实现了村(社区)法律顾问100%覆盖,开展法制宣传教育活动4500余场次。编发普法读物25万余册(份),制发普法用品10万余件;设立宣传栏2000余个。 普法形式多样,生动活泼。2016年,我市开办《以案说法》《庭审在线》《法治周刊》等普法节目(专栏)10余个;拍摄法治微电影15部,组织法治文艺演出200余场,放映法治电影5600余场次。组织开展“法律七进”示范点、法治教育示范基地和第二批市级法治示范乡镇(街道)、学法用法示范机关(单位)等示范创建活动,推动法治宣传教育落地生根。 2016年,一个个法治文化中心、法治文化公园等传统与现代相结合的法治文化宣传阵地不断涌现,法治文化沁入心田,大家拿起法律“武器”维权的意识不断增强。 (记者 杨月梅) 原标题:遂宁:织牢一张“法网” 守护一方和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