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座产业之城正在西部崛起 李四海/摄 船山区一季度重点项目集中开工仪式 李四海/摄 大力实施“七大提升行动” 打造区强民富新船山 2月16日,圣莲岛上一派喜气洋洋。当天,船山区2017年一季度重点项目集中开工仪式在此隆重举行,掀起了船山区今年项目建设的小高潮。据了解,船山区一季度集中开工重点项目共计47个,总投资70.62亿元,包括首座·万豪酒店、龙凤新城二期PPP项目、牛樟产业示范基地建设等亿元重点项目45个。作为遂宁的“桥头堡”、成渝的“过渡带”,船山主动对接国家支持西部发展政策、成渝城市群发展规划和遂宁建设区域性中心城市定位,持续提升“三大优势”,围绕市委“七大提升行动”,紧扣“三区”建设,全力攻坚“五大行动”,统筹抓好产业培育、改革开放、城乡建设、脱贫攻坚、民生改善等各项工作,全区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主要经济指标增速继续遂宁市全市领先领跑。 产业提升 以“物流+”为引领 在产业升级上谋求新突破 产业是区域发展的根本支撑,船山充分发挥比较优势,以“物流+”为引领,坚定不移地实施“工业强区”战略,全力推动产业向集聚化布局、规模化发展、中高端迈进,努力形成以优势产业为主导、三次产业协调发展的良好格局。 经过持续努力,中国西部现代物流上档升级,健坤国际商贸城、远成主题公园会议中心等11个项目实现竣工投产,顺意通、蜀道通等物流骨干企业不断壮大,物流港主营业务收入达408亿元,中国西部现代物流港成功创建全国首批、全省唯一的国家级“示范物流园区”。开工建设东盟清真食品产业园、垃圾焚烧发电厂等5000万元以上的重点工业项目8个,新增康启纸业等规上工业企业10户,完成技改投资43.75亿元,规模以上工业产值同比增长16%。现代文旅加快发展,圣莲岛生态停车场、游客中心等配套设施更加完善,龙凤新城核心区完成路网建设,妙庄王府、半岛景观等项目加快推进。都市农业提质增效,新增特色产业基地9200亩,被评为全省“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县(区)”。 大力发展物流核心产业也是重中之重,船山区强力推进物流港产业道路、污水处理厂等配套建设,物流基础功能进一步完善。培育壮大顺意通、蜀道通等物流骨干企业,建成电商产业园、快递产业园、农村电商运营中心,获得“省级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县”称号。物流港全年主营业务收入达408亿元。积极发展旅游康养产业。做实做响“观音文化之乡”品牌,大力推进圣莲岛提档升级、龙凤古镇二期开发建设,主动融入全省旅游干线,大景区、大旅游格局加速形成。大力推动商贸服务业转型升级,成功创建中心城区转型发展省级示范区。加快发展工业经济。出台《船山区工业强区实施意见》,全力抓好8个重点工业项目,东盟国际产业园、广益再生资源开工建设,城市生活垃圾环保发电项目主体完工。实施西部工程机械二期、登科建材等技改项目161个,完成技改投资43.75亿元。新增剑辉门窗、康启纸业等规上工业企业9户。 枢纽提升 建设交通大走廊 形成枢纽交通大格局 新春刚过,位于船山区仁里镇的中环线船山仁里段施工现场一片热闹的景象。作为遂宁市构建全省次级综合交通枢纽的重大交通项目,中环线的建设情况自开工以来一直广受各方关注。中环线工程由国道318线、省道205线过境段改线及连接线合围而成,全长49公里。建成后,项目将把船山区、河东新区、金桥新区、西部物流港、吉祥新区和凤台新区有机串联起来,闭合形成遂宁市第二环线路网,市区面积将扩至175平方公里,并与一环九射高速公路出入口、快捷通道相连接,形成市县半小时经济圈,这对船山区的经济建设影响不言而喻。 长期以来,为了构建交通大走廊,形成枢纽交通大格局,船山区已建成高速公路4条,境内全长共计52公里;国省县乡道路28条285公里,一级客运站2个,客运企业2家,货运企业262家,客运线路126条,客运车辆331台,货运车辆4402台,机动车驾驶培训学校8所,汽车维修企业580家,砂石企业33家,各类船舶287艘,码头渡口8个。截至目前,已完成交通固定资产投资6.8亿元,全年完成7.5亿元。2017年,船山区枢纽提升行动主要目标为计划总投资27.84亿元,完成公路、桥梁和水运投资8.82亿元。其中,高速公路建设计划完成投资1亿元,普通干线公路建设计划完成投资4.81亿元,渡改桥建设计划完成1亿元,农村公路及其他专项工程建设计划完成投资2.01亿元,积极开展大沙坝作业区码头前期工作。 创新提升 以深化改革为牵引 在创新引领上下功夫 改革是激发发展动力的有力保障。行进中的船山正在用改革的办法破解发展难题,用开放的思路拓展发展空间,用创新的举措不断开创各项工作新局面。 招商方面,船山不断拓展对外开放合作的领域和方式,建好对外开放合作平台,把中国西部现代物流港、观音湖景区、龙凤新城、永河现代农业园作为承接产业转移的重要平台,坚持高位招商、高端招商、高频招商,有针对性地招引一批投资强度大、科技含量高、带动能力强的龙头项目。 船山还大力推进9个方面176项改革,出台专项改革方案18个,在全省率先实现“扩权强镇”改革乡镇全覆盖,货币化安置去库存、涉农资金整合打捆、教育综合改革等改革事项省市领先。坚持创新驱动绿色发展,遂创汇·创客360科技企业孵化基地、远成众创被国家科技部认定为“国家级众创空间”,成功举办首届中国西南创新创业高峰论坛,培育高新技术企业4家。强力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围绕“三去一降一补”,出台4个配套方案97条措施。关闭8家金属非金属矿山企业。全面推开“营改增”试点,降低工业用电、非居民用天然气价格,为企业节约各项成本9600余万元。探索多元化财金互动支持实体经济发展。设立8000万元应急转贷资金池,为26家企业转贷资金3亿元。成立瑞隆农业担保公司,提供担保贷款2000余万元。推行货币化安置去库存,发放安置资金1.15亿元,消化库存房25万平方米。深化农业农村改革。基本完成农村“七权”同确,挂牌成立不动产登记中心,流转土地9189.8亩。支持农业新型经营主体创建省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1家、省级示范专业合作社1个、省级示范家庭农场2个。扎实开展“创新创业船山”行动。成功举办西南首届创新创业高峰论坛、第二届创新创业大赛。创建国家级众创空间2家、省级现代物流产业技术研究院1家。 城镇提升 以共建共享为根本 城乡面貌持续改善 在城镇优化上,船山以建管并举为抓手,在城镇优化上谋求新突破。坚持“一个尊重、五个统筹”,抢抓建设海绵城市、水生态文明城市等重要机遇,高标准规划、高质量建设、高水平管理,推动城乡环境上档升级。 目前,物流港已完成基础设施投资8亿元,启动物流大道改扩建,强力推进福光庙安置小区等项目,物流主题园竣工开园,物流港实验小学校投入使用,配套功能不断完善。龙凤新城建成景观大道、南津路延长线及渠河大桥等项目,城市骨干路网不断扩张。圣莲岛开工建设生态停车场、游客中心,圣莲岛小学校主体完工,世界荷花博览园形象不断提升,宜居宜游生态岛加速呈现。加快实施旧城改造。启动马房街等7处8栋危旧房货币化安置。实施原棉麻公司职工宿舍、幸福路莲花小区等棚户区改造,原京宁啤酒厂棚户区改造任务提前完成。持续提升人居环境。启动建设50个幸福美丽新村聚居点,建成28个。全力推进文明城市创建,顺利完成迎检测评。稳步推进城管执法和环卫体制改革,建立城乡规划建设管控联动机制。实施米家河综合治理,清理河道3.4公里。建成乡镇污水处理管网2100米,乡镇污水收集率稳步提高。大力实施“绿化船山”行动,新增森林面积1800亩。建成新村聚居点28个。全面加强城乡管理,城市核心区数字城管实现全覆盖。 惠民提升 攻坚民生行动 幸福指数持续攀升 民生问题是大问题,去年,船山开展“民生面对面”工程,区委、区政府主要领导数次奔赴现场办公,为群众解决实际问题,获得了老百姓的一致好评。今年,船山区将继续深入开展“民生面对面”,为群众解决更多的难题。2016年,船山区紧扣“两不愁、三保障”和“四个好”目标,全面落实“六个精准”“五个一批”要求,区本级投入资金1.12亿元,发展扶贫产业项目46个,新建集中安置点92个,在全市率先实现“两线合一”,贫困人口住院治疗基本实现“零支付”,8个贫困村退出、3132名贫困人口脱贫顺利通过省级验收,精准脱贫实现首战告捷。投入民生资金16.3亿元,圆满完成十项民生工程和22件民生实事。城镇新增就业人口8356人,登记失业率控制到4.2%以内,成功启动“书香船山”“运动船山”“艺术船山”等“文化船山”系列活动,物流港小学投入使用、圣莲岛小学基本建成。成功荣获全国计划生育优质服务先进单位。常态化开展民生“面对面”,解决民生突出问题、化解涉稳矛盾纠纷56件,法治良序加快形成。 实施菜单式健康扶贫,推行“十个百分之百、三类零支付”模式,免除贫困人口住院医疗费用2580人次780万元。切实加强食品药品安全监管,食品抽样合格率达98.2%。推进乡镇卫生院改造升级,落实分级诊疗与双向转诊制度。成功创建全国计划生育优质服务先进单位。完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成16个标准化村文化活动室、41个村级广播终端,完成20个中心书屋数字化改造。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基本医疗保险参保率稳步提高。城镇新增就业8356人、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2%以内。在社会保障方面,大力发展社会化养老,新增民办机构养老床位300张、城乡社区日间照料中心28个。 开放提升 走出去引进来 开创双赢新局面 船山区自身资源禀赋不足,必须借势借力发展才能实现加快发展、率先发展。全区上下充分认识到这一点,走开放合作之路,实现借势借力发展。长期以来,船山一方面向企业借势,利用招商引资,积极对接世界500强、国内100强和行业前10强等龙头企业,争取来船山区投资兴业,在现代物流、新型工业、旅游康养、都市农业等方面,切实帮助船山区做长做强产业发展链条。 另一方面,船山区又向区域借力,重点加强与“一带一路”、长江经济带、沿海发达地区的紧密联系,积极融入成渝经济区、成都平原经济区,在学习先进、追赶先进的同时,强化区域间的协作配合,不断开创合作共赢新局面。 文化提升 多重路径齐头并进 大力发展文化教育 在教育方面,实施义务教育学校标准化建设工程,教育惠民工程投入资金5079万元,资助贫困学生1165万元。大力发展社会事业。高升街实验小学通过全国首批信息化试点学校验收。加快实施油房街小学等薄弱学校改造。积极落实乡村教师支持计划,区教体局即将出台乡村教师培养、帮扶政策,让更多的乡村教师待遇得提升,有更多的业务水平培训机会。在医疗方面,加快建成市妇儿医院、区中医院等重大卫生项目。在文化方面,全面实施“文化船山”建设,按照“一乡一品一特色”,加快打造2-4个乡镇特色文化品牌。 (记者 陈竑) 原标题:大力实施“七大提升行动” 打造区强民富新船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