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遂宁市第六届人民代表大会上,多位代表就“精准”扶贫工作提出了建议,其中《关于做好“精准”扶贫攻坚工作的建议》(以下简称《建议》)被列为2016年重点建议。日前,记者就该建议的办理情况进行了采访。 建议内容:理清思路摸清原因制定精准扶贫规划 《建议》提出,在开展“精准”扶贫工作中,我市还存在地方政策不明、思路不清、方法简单;贫困对象不准、数量不清,致贫原因不明、帮扶措施不准、脱贫目标不明、致富产业不准等问题。 针对问题,市人大代表建议,在开展“精准”扶贫攻坚工作中,全市各级各部门应理清思路、摸清原因、制定规划。要确定“精准”的扶贫对象,要按国家政策标准逐户调查,不能想当然图省事地下计划、划任务、给指标;要摸清致贫的“精准”原因,才能为制定脱贫方案提供参考和依据;要“精准”制定脱贫规划,规划要因地制宜,因户施策,帮扶要帮到点子上,基础设施建设要与村组实情相结合,种养产业要视贫困户家庭人员结构、劳动力情况、文化水平而异,宜农宜工宜商要因户施帮;要“精准”考核脱贫攻坚成效,制定科学考评体系,注重脱贫攻坚质效,力求长效脱贫,避免过关就返贫的现象发生。 办理进展:逐户排查精准定策探索“四位一体”扶贫模式 记者从市目督室获悉,市政府在收到这份《建议》后,立即对代表提出的各项建议通过复函的形式进行了回复。 据了解,自脱贫攻坚工作开展以来,全市上下始终严格执行精准识别政策,坚持“以户籍为准、整户识别”,从严查处分户、拆户,杜绝采用简单化、下指标的办法清退和新进贫困户,努力实现程序合规、群众基本公认。2015年以来,遂宁市先后开展了3次精准识别“回头看”,完成贫困户信息比对、不合格对象清退、信息系统数据更正等。全市复合比对共清退1.77万人、新进1.14万人。2016年,市、县、乡、村先后组织工作人员、驻村工作组、村干部、“第一书记”深入贫困户家中,逐户了解情况,分析致贫原因,并制定了长短结合的脱贫政策。 针对遂宁市“插花式”扶贫实际,市委、市政府积极探索具有遂宁特色的精准式、发展式、救助式、开放式“四位一体”扶贫模式。安居区启动了5个小连片示范点建设,重点培育了精准种养贫困户1500户,对“鳏寡孤独痴残”六类特殊人群分别采取低保、集中供养和发放生活补助等方式,实行政府精准兜底保障。射洪县坚持“精准滴灌、靶向治疗”,确定了7个乡镇110个村实施精准扶贫项目,确保了3326户8819人得到了精准帮扶、1516万元专项扶贫资金精准投向贫困村和贫困户。大英县组织实施了“四大四小片区”连片脱贫攻坚规划,实施“1+10”扶贫模式,引导贫困户实施了产业扶贫项目2600余项。船山区新建新村聚居点10个、农村廉租房180套。蓬溪县着力推动“一带三点”脱贫攻坚发展布局,2016年新改建道路23条、260公里。 (遂宁日报记者 黄尧) 原标题:市人大代表:“精准”扶贫不仅要精更要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