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新闻网遂宁12月17日讯(欧云岗 陈玉蓓)“日子好不好,关键看老乡。”两个月前搬进蓬溪县回水乡敬老院的刘文康,从来没想过,自己如今能过上“吃喝住用不发愁,冬暖夏凉生活优。一日三餐不离油,下棋打牌乐心头”的生活。这对于先天性小儿麻痹症,父母去世后孤身一人的特困人员刘文康来说,“我做梦都没有想到,到晚年还可以过上这样的日子,很满意了。” 10月16日,回水乡敬老院在村民们的热切期盼中开园了。  | 优美的环境是老人们最“点赞”的地方 |
回水乡离蓬溪县城30余公里,山高沟夹,交通不便,经济发展滞后,财政相当困难。但是,当地党委政府始终把民生工作,特别是特困群体养老问题作为优先解决的议题,通过积极争取,在县民政局的倾力支持下,占地28亩、床位62个、总投资680万元的敬老院得以建成投入运营。 设施齐全 住得放心  | 房内衣柜、新垫絮、被单等生活用品一应俱全 |
阳光洒进整洁明亮的院子里,微风下树叶摇曳着。房间内,床上用品一应俱全,洗手间内配套设施完善。医务室、文化娱乐室、老人健身康复器材、电视网络等配套功能室和设备设施应有尽有,就连走廊过道安全扶手,也按医院标准进行安装设置。全院24小时无盲区监控,确保老人一旦发生意外,可在第一时间得到解决。  | 老人们亲手种下的蔬菜正勃勃生长 |
敬老院坐落于交通便利的道路旁边,依山傍水,绿树成荫,徽派建筑风格的白墙青瓦很是显眼;在院内环境建设上,按照“五园合一”的标准,被精心打造成“菜园、花园、果园”式院落,既美化了环境,又实现了以园养院。 如何破解农村特困人员脱贫和养老难题,争取让每一位特困老人“困有所养,应养尽养”?回水乡实施以“健全配套设施、完善服务功能、提升管理水平”为重点内容的敬老院建设,让特困供养人员真正实现老有所养,老有所依,老有所爱,安度幸福晚年。 互帮互助 家的舒心 自从妻子因病去世后,家住慧林村患有智残的邓一健家庭彻底垮了,生活无法自理,只能带着智残更严重的儿子寄居在临镇的姐姐家,十分不便。在政府的关心下,父子俩来到敬老院,得到管理人员和新家庭成员悉心照料,吃穿不愁,冷暖无忧。  | 棋牌室、网络电视、报刊杂志、音响音乐,精神食粮得到保证 |
“敬老院类似的智残、体残孤寡失能人员占三分之一,我们采取院民互助或专业陪护,解决他们的吃穿住行问题。”敬老院院长杨志林介绍到:“同时,我们发挥每个人主观能动性,根据特长进行合理分工,分别安排管理、扫地、种菜、喂猪、陪护等工作,给予一定奖励,实现自力更生、自我管理,把这个大家庭打理得井井有条,其乐融融。”  | 抖擞抖擞精神、活动活动筋骨,老人们一起锻炼身体甚是开心 |
入住敬老院的老人们,大多无儿无女,平时生活中最怕的就是生病,不要说看病就医,连个嘘寒问暖的人也没有。而在敬老院,老人们有了更多的家人,工作人员还会定期给老人们量血压、血脂、血糖等基本公共卫生服务,按照健康档案一人一册,方便就医,做到“小病院内处理,大病送医治疗,费用政府埋单。”  | 吃得卫生、安全、有营养是敬老院的首要标准 |
对于半失能、失能老人来说,每天醒来的三餐安排妥当,肉、蛋、时令蔬菜种类丰富,均衡营养搭配,食物安全、卫生,这是他们最为满意的地方。 “都说住敬老院的人很不幸,所以最初我是不愿意来的。”坐在院子里晒太阳的刘文康说:“而事实却并不如此,在这里,我感受到了家的温馨,亲人般贴切的呵护,让我这个五保老人有了一个属于自己的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