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新闻网首页 主管主办:中共四川省委宣传部 市州联播主页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主任:张先生 15928488103 投稿:snxw2017@qq.com
快讯

您当前的位置:地方频道-遂宁  >  社会风情

新闻与合作:15928488103

脱贫农户家的幸福年味儿

时间:2017-02-04 来源:四川新闻网 编辑:本网编辑 分享:

 

道路修通,回村的人多了
团年饭比以前丰富了
团年饭比以前丰富了

      脱贫农户家的幸福年味儿

 
  对于贫困村的贫困农家来说,一年的收成决定着他们过年的质量,也决定着他们对未来生活的底气。然而这个春节,遂宁大英县卓筒井镇土地井村的年味却比往年来得更加浓烈。2016年里,在市委、市政府大力推进扶贫攻坚工作之下,土地井村共104户贫困户生活得到较大改善,在遂宁日报社对口帮扶精准扶贫下,其中32户贫困户成功脱贫。

  昔日的贫困户这个年过得怎样?相比往年过年有哪些变化?日前,《巴蜀周末》记者走进土地井村,去感受来自脱贫“摘帽”农户家里的浓浓年味。

  “道路修通,回村的人多了”

  讲述人:戴兴林(土地井村2组脱贫户)

  春节期间,年过七旬的戴兴林几乎每天都会在村子里逛上一圈,看着新修的村道干净而平整、从上面走过的人和驶过的车都倍感轻松,他就会笑眯着眼静静地在村道上多站一会。

  “没修水泥路前,哪来这么多的人回家过年。”戴兴林说,土地井村地理位置较偏僻,通往镇上的村道都需要向邻村甚至安居区步云乡借道,以前村里有4条断头路都没有修通,但凡要出入村子都会走上很长的一段凹凸不平的泥巴路,车子驶过经常被蹭到底盘,或是轮子陷进泥坑,还有一不小心整个车子滑到旁边田里的,这也让一些想回村看看的人“望而却步”。

  而过去一年里,土地井村的市级联系单位遂宁日报社依照基础设施先行的特色帮扶之路,帮助村里整合上级部门和社会帮扶资金,成功打通了3条断头路,最后1条也进入施工阶段。

  自从路修通了,平常回村看看的人也多了,逢年过节就更多了。“今年过年我家好多平常难得回趟村的亲戚都回来了,为此我还准备了好几天。”戴兴林说,他到镇里买了上坟祭祖的纸钱和招待亲戚的食材,还特意装饰了一下祖屋、贴了对联和福字,虽然那几天有点忙碌,但他心里却异常开心。

  虽然这几天,戴兴林的自家亲戚陆续离了村,但他还是经常到村道上走走,遇到好几年没回过村的其他人也坐下聊聊天。他觉得,这样浓浓的年味,才是过年该有的味道,而为了这样的年味,他也等了好多年。

  “鼓励养殖,团年饭丰富了”

  讲述人:邓洪财(土地井村4组脱贫户)

  过年团聚,团年饭必不可少。它既表示主人家对亲友的欢迎,也标志着家里日子过得红红火火。

  这样的团年饭,对以前的邓洪财一家来说就极为奢侈。年过花甲的邓洪财因患有脑梗塞,治疗用尽了家里的积蓄,选为贫困户后,虽然医药费得以报销,但患病后几乎丧失了主要的劳动能力。

  正因为家里没有什么收入,往年过年邓洪财都不敢叫亲友来家里团年,因为家里实在拿不出好的东西来招待。可今年大年初三,邓洪财又是杀猪又是宰鸡,摆上了农村乡土味十足的两大桌团年饭。

  “这得益于村里对口帮扶单位的养殖鼓励政策,不仅让我找到了适合自己的养殖脱贫之路,其激励措施还弥补了我启动资金上的不足。”邓洪财说,去年年初,遂宁日报社为村里有养殖能力的72户贫困户发放了800只鸡苗,并以电商回购的方式帮助贫困户增加收入,而他就是其中之一。到了去年年底,遂宁日报社干部职工积极捐款献爱心共捐款12650元,对养殖成功出栏的贫困户奖补,按照出栏1只家禽奖5元、出栏1头牲畜奖100元的标准,邓洪财除开留着过年招待亲友的鸡鸭和年猪,还领取了450元的养殖奖励。

  “自己养的鸡鸭和猪,都是没有任何饲料的土特产,在城里长大的外孙侄女最喜欢我养的鸭,临走还带了2只回城吃。”邓洪财说,能靠自己的双手给亲友奉上一顿美味的团年饭,是他今年过年最幸福的事。

  “无息贷款,马上有新厨房了”

  讲述人:唐光容(土地井村5组脱贫户)

  作为一个传统农村妇女,厨房这一亩三分地里承载着她们太多的喜怒哀乐。对土地井村5组的唐光容来说,过年最欢喜的不是住进了新房子,而是一个单独的、全新的厨房马上就要建成了。

  在政策的补贴和自己的积蓄下,唐光容今年修了3间正房。虽然住进了新房,但家里一家五口人,根本腾不出地方来做厨房。“煮饭时只有跑到已经是危房的老房子里去煮,不仅不安全,还下雨漏水刮风进沙,十分不卫生。”唐光容说。

  让唐光容高兴的是,靠着贫困户能享受到无息贷款的扶贫政策,新的厨房在去年年底开始建设。为了适应自己即将到来的崭新厨房,脱贫后的唐光容还提前买了一个大冰箱,准备的年货也塞得满满当当。

  谈到还款,唐光容没有多大压力。“如今地里的土特产品通过电商平台也不愁卖,无息贷款还起来也轻松。今年还准备栽种一点核桃树,以后能增加家里的收入。”在致富的道路上,唐光容越走腰杆越硬、精气神儿越足,对未来充满信心,连给孩子们的年前小红包也从10元涨到了20元。看着孩子们拿着小红包买来喜欢的糖果饮料,年的味道、幸福的味道就在她心里越来越浓了。

  “空村”里的团年坝坝宴满满乡愁、浓浓年味

  讲述人:唐化石(原射洪县万林乡三六厂人)

  记录人:税金龙(本报记者)

  今年过年最难得的事,是参加了一场老家农村里的团年坝坝宴。之所以难得,是因为老家的人十之八九都已定居在外,村里早已成了名副其实的“空村”。

  元旦后,我跟家人聊回老家上坟,自然聊到老家村里以前认识的那些人,好多年没相聚甚是想念,便突发奇想建了一个“万林乡三六厂”的微信群,拉了一些尚有联系的旧识邻里入群聊聊家常。一拖十、十拖百,好多都是几年甚至十几年未曾聊过天的老邻居,于是相约腊月二十五回村里老宅摆坝坝宴团年,大家AA制聚上一聚。

  到了相聚日子,我早早驱车回了村里。进村公路虽然修通,但到老宅子的小道却几乎消失不见,全靠记忆中依稀残存的路径“蒙”着走了半个小时才到达。天尚早,来的人也不多,我们早到的人便到处走走散散步、聊聊天。路过曾经堰塘,如今四周已杂草丛生。尽管如此,我和儿时玩伴还是起了童心,脱了鞋卷起裤管就到旁边的石头下摸螃蟹。

  我理性地只安排了七桌坝坝宴的预定。没想到的是,临近中午,人多了起来,后来完全超出了计划,好多人只能搭根凳子挤一挤,有的直接端个碗站在旁边一起吃,想着在外开着名车、理性斯文的他们回到老家随意朴素本真样子,也许他们对老家的那份感觉跟我一样,从没有变过。

  在这样的一个“空村”里,参加这样一场团年坝坝宴,顿时感觉“空村”不曾真正空过,浓浓的年味和满满的乡愁时时刻刻装在我们的心里。(新闻来源:遂宁日报)

 

( 税金龙 )

 

原标题:脱贫农户家的幸福年味儿

 

人民网 新华网 中国网 央视国际 中国日报 国际在线 中青网 中国经济网 中国广播网 中国新闻网 光明网

四川新闻网遂宁频道 中国遂宁 遂宁新闻网 四川在线遂宁频道

关于我们 | 网站合作 | 广告服务 | 法律声明 | 编辑部邮箱 |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 编号:2304068 发证机关:国家广播电影电视总局
经营许可证 编号:川B2-20100027 四川新闻网版权所有 蜀ICP备09013264号-3

扫码关注四川新闻网头条号:西部看四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