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工人正在调试智能化生产设备 飞亚动力:向智能化标准化要效益 “撸起袖子加油干”,在位于大英县的四川飞亚动力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十二车间门外,这样的一条标语特别显眼。走进生产车间,只见一台台全新的智能化生产设备排列整齐,数十名工人正在调试设备。 “这条线是2.7L、4DE1-1D发动机曲轴数控生产线,不仅生产设备高端,生产所需的配套材料很多是进口货,保证生产出的产品质量过硬。”该企业负责人熊恒中告诉记者,目前大部分设备调试完毕,只有最后安装的几台设备还没完成调试,本月底将全部完成设备调试。 技改扩能 产能与效益“量升质稳” 新生产线可年产10万支曲轴,一旦投入使用,飞亚动力产能将更足。而除了“量”的直观改变外,智能化生产设备还将带来“质”的提升。熊恒中说:“不管是钻孔的精度,还是工序精磨外圆的精度,都会比之前的产品更上一个台阶,产品更具有市场竞争力。” 在建新生产线的同时,公司几条老生产线的技改也在进行。 从2013年开始,飞亚动力在改造老生产线上下了不少功夫。在学习其他企业先进的技改方式后,结合自身设备情况,飞亚动力科研小组做出了将普通设备改为数控设备的设计,经过设备工厂的加工改造,曾经纯靠人工操作的设备“摇身一变”,成为了半自动化的数控设备。 技改提升产能,目前飞亚动力的技改项目已完成约50%,而产能也提升了50%,产品质量大幅度提高。 “技改还在推进中,企业也整体向智能化转型升级,比如在十一车间,我们就准备多添置几台‘机械臂’。”熊恒中指着正在调试的一个‘机器人’说,通过更新设备、革新技术,产品质量提高了,工艺优化了,产能扩大了,最终指向是企业效益的提升。“今年一季度,公司实现产值4980万元,同比增长28%。” 管理革新 创新模式推进标准化管理 在飞亚动力的车间里,几块展板引起了记者的注意。其中一块展板上写有“四川飞亚6S现场管理工作宣传看板”的字样,旁边几块展板则是罗列了车间负责人的名字及一些具体责任。 什么是6S现场管理?其实,这是一种对生产现场各生产要素所处的状态不断进行整理、整顿、清扫、安全清洁及提升人的素养的活动。通过这种全员参与执行的模式,提高生产速度、车间清洁度和安全度。 “新的管理模式,让员工们工作更加认真负责,生产效率有所提高,系统化、标准化的管理确实行之有效。”熊恒中谈到,公司要长久生存,不仅要把产品生产好,更要不断更新管理观念。 除了在车间推行“看板式”管理之外,飞亚动力还通过一系列动作,促进内部管理走向成熟。 前段时间,公司管理层相关人员进行了一次强度“充电”——每天学习管理及专业技术知识,课后做成PPT并在大家面前讲解。这一次“充电”提升了管理人员的知识水平,又促进了他们开放思想,积极创新。“目前我们还在积极筹备开展企业员工技能提升培训和比拼,调动大家的生产积极性,提高业务水平。”熊恒中说道。 市场回弹 打造高质量产品抵住“寒流” 4月的到来,对正在进行“内外兼修”的飞亚动力产生了冲击——汽车市场进入疲软期,订单量较年初有所下滑。其实,每一年飞亚动力都会遭遇这样的市场“寒流”,只不过今年来得早了些。 前几天,感受到市场变动的飞亚动力召开了一次特别的会议,讨论如何在市场疲软期降低成本,并为以后的生产做准备。会上,大家各抒己见,提出了大大小小的建议:“在没有满负荷生产期进行技能培训”“生产设备小零部件能否通过技术减少磨损、增加使用次数”…… “虽然市场有所下滑,但是我们不泄气,在控制生产成本的同时,研发团队要抓紧时间展开新技术、新产品的‘攻坚克难’,打造高质量产品。”熊恒中这番话就像定心丸,给了干部职工们鼓励和底气。 虽然市场的变动会影响企业生产,但飞亚动力今年达到2.6亿元产值的雄心依旧,在新三板挂牌上市也指日可待。熊恒中说,除了企业内部齐心协力促发展之外,政府近年来在项目资金和解决企业难题上给予了大力支持,希望政府相关部门能继续在企业有困难的时候施予援手,政企协力让企业和地方经济发展得更好。(遂宁日报全媒体记者 李佳雯) 原标题:飞亚动力:向智能化标准化要效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