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新闻网遂宁讯 姚敏的创业地位于船山区仁里镇卧龙庵村。筹建中的“仁灵烘干中心”,几个工人正在紧张地施工中。 九个兄弟姐妹,姚敏排行老幺。2015年,他在仁里镇卧龙庵村创业,5个姐姐3个哥哥都来到基地,义无反顾地成为他坚强的后盾。
姚敏如今的创业地有三块牌子:茂丰种植专业合作社、同益农机合作社、益民农业开发公司。“现有基地是一千亩出头,其中水稻种植六百余亩,果树种植三百余亩。”规模在日渐扩大,姚敏计划着,等合作社渐上轨道,家禽养殖,以及姚家沟水库的重点打造,都会逐渐展开。
千余亩的基地顺着卧龙庵村的山路蜿蜒曲折着,郁郁葱葱的树木,逐渐微黄的稻谷,波光粼粼的水库,还有那闻讯而来的土狗……组成了一幅宁静而美好的夏日山村图。
出生于安居区西眉镇的他成长于一个普普通通的农村家庭。1987年,他考上了成都体育学院,成为全村第三个大学生。那时代的大学生含金量高,这也让他成为家庭和众多兄弟姐妹的荣耀。
武术专业毕业的姚敏只在实习期间当过3个月的老师,此后,便开始了漫漫的创业路。
健身房、骨灰盒厂、家具厂……初涉商海的姚敏似乎并未找准定位,而是一路跌跌撞撞,浮浮沉沉。
“那个时候年轻有闯劲,但目标不清晰。”对于这一路走来的不尽如人意,如今,年过半百的姚敏以半生之人生阅历如此总结。
新世纪的头十年,他在建筑领域有了一定成绩,更在重庆修建别墅时积累了不少积蓄。四十余岁的姚敏似乎找到了事业的发展目标。
2012年,他带着攒下的钱去了新疆,本想着大干一场,却不料看中的项目被骗,数百万打了水漂,姚敏眼睁睁地看着自己又成为了名副其实的“白手起家”的穷光蛋。
哥哥姐姐打来了电话,让他回遂宁。正是这与生俱来的亲情,让姚敏又一次活了过来。
回到家乡的姚敏仍旧从事着自己最擅长的建筑行业:在仁里镇修路。也正是在这两年的修路过程中,他看到了偌大农村荒废的田地,看到了其中蕴藏着的巨大商机。
2015年,姚敏年过半百再创业。
“年纪大了,想安安稳稳地在家乡做点事了,也能和兄弟姐妹,和家人近一点。”基于这样的考虑,姚敏通过银行贷款、亲戚朋友借钱等途径凑足了七百余万元进行投资,在仁里镇卧龙庵村以土地流转的形式租借了村民一千余亩土地,用来种植水稻和果树。
接手之时,60%的土地都是荒地,坡上的杂草甚至无法使人通行。姚敏请人用机械进行割草修理,八个哥哥姐姐都赶来帮他,花了半年多时间,基地逐渐成形。为了通行便利,姚敏又专程修了多条村中公路。
2016年是合作社的第一个年头。刚刚收成的6000多斤桃子“只保了本”。“基础设施在建设中,又在搞生产,配套设施也还未完善。”一切都还在适应调度中。
哥哥姐姐多是做一些技术含量不高的力气活,如何规划,如何修建,事无巨细都落在了姚敏一个人身上,不分昼夜,更别提周末假日了。
为了更好地发展,姚敏和仁里镇的其他6个创业者准备抱团合作。“都是现代农业,有养牛的,养鸡的,种植水果的。”联手进行品牌推广是大家的共识。他们已经在仁里镇看中了一处门面,作为大家农产品的展示厅。
“具有开拓精神、善于总结自己、执行力强。”这是姚敏对自己的认识。“容易见成效,但不稳当。”这是他对自己这么多年一直漂泊于创业路的大起大落所做出的总结。如今,年岁渐长,易闯的心也逐渐稳定下来,陪伴家人,用一份稳定的事业为他们打造一份幸福安宁的生活,成为姚敏目前和以后工作的动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