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新闻网首页 主管主办:中共四川省委宣传部 市州联播主页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主任:张先生 15928488103 投稿:snxw2017@qq.com
快讯

您当前的位置:地方频道-遂宁  >  遂宁要闻

新闻与合作:15928488103

产业扶贫挑起脱贫攻坚“大梁”

时间:2017-03-06 来源:四川新闻网 编辑:本网编辑 分享:

 

产业扶贫的遂宁探索

永河现代农业园产业园区化带动脱贫

走进船山区永兴镇明镜村牛樟基地,数台挖掘机来回作业平整土地,不远处的白色种植大棚正在加紧搭建,孟桥村、蒲草沟村、明镜村3个贫困村将于今年4月完成牛樟基地建设任务。

自脱贫攻坚战打响以来,永河农业园坚持“大园区+小园区+业主”发展模式,加快发展绿色果蔬、花卉林木、生态养殖、乡村旅游等现代都市农业,加速推进贫困村和贫困群众换穷业、拔穷根、奔富路的进程。

“企业在建设牛樟基地的基础上,根据3个贫困村实际发展需要,每村发展一种优质特色蔬菜和水果。”四川百绿盛三生农业科技有限公司相关负责人彭伟说,基地建成投产后,牛樟新鲜原料、优质台湾水稻、福寿鸭、台湾果蔬等将带来2900余万元年产值,将带动各贫困村农户2500余人参与产业建设,与贫困村农户建立利益联结机制,帮助他们增加收入,并以政府产业补贴资金作为村集体经济组织参与项目经营利润二次分红的股本金,保证村集体经济组织每年稳定分红。

永河农业园作为船山区脱贫攻坚主战场,打造集生产、示范、环保、观光、农耕文化为一体的现代特色农业园区和高效生态农业生产基地,实现农业生产规模化、集约化、现代化,重点发展绿色果蔬、生态畜禽、优质粮蔬繁育、乡村旅游4条产业带,让农业产业交叉融合发展,带动区域内贫困村、贫困群众搭乘产业发展“快车”。如今,园区内42家企业、16个农民专业经济组织既是农业产业发展主体,更是脱贫攻坚主力军。

“拓展助农增收渠道,关键在于强化利益联结机制。”永河农业园管委会副主任赵举升告诉记者,园区引导企业与贫困村签订村企共建协议,通过承包、租赁、入股等方式,促进村集体资产增质增效,增加贫困村集体经济收入。同时,园区还推行扶贫资金股权量化试点,将政府补助农业龙头企业的生产线项目资金的40%量化到贫困户和村集体,参股农业龙头企业进行合作经营,实行不低于5%的保底分红,让发展红利惠及贫困村每村、每户、每人。

(全媒体记者 侯跃)

板板桥村脱贫致富的“产业文章”

阳春三月,在G247沿线的射洪县瞿河乡板板桥村,年过六旬的邓良春正在金柠基地里忙碌,每月获得800元的纯收入让他脱贫。

发展产业,是实现脱贫的根本之策,板板桥村正在大步向前——组团化布局,实现整村产业规模发展;引进龙头企业,带动村民就近就业增收;集中贫困户的产业扶贫专项资金,入股企业实现分红。

板板桥村因地制宜谋发展,加大基础设施完善,引进了省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金柠农业开发有限责任公司、峻原农业有限责任公司,按照“政府引导、企业带动、村民自治、产业助推、利益联结、精准扶贫”的思路,对产业带部分贫困村和非贫困村进行组团规划布局、集中连片建设。

目前,板板桥村的产业扶贫柑桔基地是全县10万亩柑桔产业带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分为柠檬、杂柑、甜橙三大种植区。全村建有基地面积1200亩,涉及贫困户69户,贫困人口206人。其中,产业发展带动贫困人口200人。“子昂金柑”“蜀珍柠檬”“可仕可甜橙”等“遂宁鲜”系列产品,均获得相关产品认证。通过建立电商公司,系列农产品变为“网红”,顺利销往全国。

没有劳力或缺能力发展产业的贫困户领到产业扶贫专项资金后,如何让产业扶贫资金“活”起来?经全村贫困户会议表决,由村两委牵头入股到该村的龙头企业——金柠公司,贫困户享受年底“分红”。

“分红金额打卡入账,去年我家三个人共分了300多元。”板板桥村9组的邓祥明便是其中一名受益者。他说,土地保底收益每5年增长10%,入股的产业扶贫资金3年后即返还,邓祥明不再担心返贫。

按照“组团式,小连片”产业扶贫发展方式,建立“公司+合作社+农户(贫困户)”发展模式,正是板板桥村的一大亮点。公司与农民合作社的“收益保底、产值分成”利益联结机制,调动了村民的积极性。同时,对贫困户按每亩产值5‰给予精准扶持。此外,农户可利用林下土地种植榨菜、大豆等短季作物,每亩每年可增收2000元以上。

(全媒体记者 熊燕)

蔬果“绿染”东山村

一年之计在于春,一天之计在于晨。船山区唐家乡东山村平坦的坝地上处处可见忙碌的身影。

自然环境的约束,曾是东山村发展的最大瓶颈。涪江边的东山村,三面环水,常遭洪水光顾,在船山区唐家乡11个村的排名中常年末尾。变化始于2006年,经过高标准的土地整理,东山村2000余亩的土地逐步流转,蔬果染绿了坝地山坡。

通过大规模土地整理的东山村适宜种什么?村支部班子带着土壤和水质跑省农科院检测,引进种植业主和发展本地种植大户,河滩地种植蔬菜,山坡地栽种柑橘。

基础跟进,环境改善,种植大户接踵而来。近年来,东山村采取信托流转、租赁流转、倒包返租、入股分红四种模式放活土地经营权,全村流转土地2489亩。全村充分整合涉农资金、支持农业基础设施建设的机遇,引进了可士可、高金、胜强农场、开创合作社等新型经营主体11个。

“这些菜喝的是井水,吃的是有机肥,都是闻得到菜香的绿色蔬菜。”69岁党员郭兴领的200余亩菜地,有别于机械化连片作业,都是精耕细作。目前他正抓紧时间给菜地浇水。

走出菜地时,村主任曾和平顺手摘了地里的一片青菜。回到村办公室,曾和平立即展开农产品农药残留快速检测。“从东山村产出的每一棵菜,都必须是绿色无公害。”目前,东山村已成功申报包括茄子、青椒、西红柿在内的国家绿色食品认证的蔬菜品种,一个公用的“红涪”牌蔬菜商标。北至黑龙江,南至海南岛,甚至出口俄罗斯,“红涪”牌蔬菜已成为国内外市场争抢的宠儿。

对绿色种植的坚守,让业主和种植大户尝到了甜头。近年来,创新推广可士可二八分成、高金零风险寄养等利益联结模式,在促进企业健康发展的同时带动农民持续增收,全村建档立卡贫困户在2014年全部脱贫;2015年全村朝着奔康目标迈进,2016年该村人均土地流转收益720元、园区务工收益12400元、入股分红580元、龙头企业带动实现经营收入1150元。

如今,从东山村生长出的绿,在向周边蔓延。在东山村的带动下,土地相连的三个村,已形成唐家乡万亩绿色无公害蔬菜种植基地。

(全媒体记者 王维)

青岗村的精准扶贫“密码”

眼下,进入“春耕模式”的射洪县沱牌镇青岗村正全力建设柑桔核心示范区。今年5月,青岗村的果树栽植将全面完成。进入生产期后,村民不仅能够获得每年700/亩的土地租金,还能参与分成。

依托全市农业产业大环线建设,射洪县推动扶贫产业柑桔核心示范区一期6个非贫困村带动二期4个贫困村的小连片发展,形成县域南片优质水果大组团。

作为二期的4个贫困村5000亩小连片的组成部分,青岗村通过引进“聚源农业公司”在已经建成的柑桔产业园对贫困户实行保底收益加产值分成。柑桔产业园中所有农户以土地入股,一亩土地前五年每年保底收益700元钱,五年后按每年10%递增;亩产值的基准收益定在2300斤,超过2300斤的超产部分,就拿出10%给入股的农户和合作社对半分红;对于建档立卡的贫困户,除享受前两项分红收益外,还有一项特别产值分成,就是当年无论收了多少斤甜橙,公司都会拿出总收入的千分之五来给贫困户再次分红,以凸显对贫困户的特别帮扶。

“一月份收入3000元,支出800元;二月份收入4000元,支出960元……”早在去年8月,贫困户胡荣仁家年人均收入已不低于3100元。记者见到胡荣仁时,他正用手机给水果拍照。“每隔一段时间就给水果长势拍照片,通过微信发给果贩。果贩在水果成熟前15天,已付3000元定金。”

越来越多种养殖户开始上网卖特色产品。每年8月底,青岗村的“八月瓜、布福娜、血橙上市,网上卖果信息几乎刷遍朋友圈。“每天要往成都、重庆、贵州等地发八月瓜150件左右,一件可赚20元至30元。”31岁“微商”胡江高兴地说。

推动精准扶贫,让广大农户共享发展成果。目前,青岗村内产业发展规划已出台,广大农户已着手耕种养殖适销对路的水果、鸡鸭、鱼、藕;村级农商银行也通过“融城旺社”工程发展了109家特惠商户,搭建联系起了众多销售平台,并已开展试销售和预销售。

精准发展产业,电子商务让种养殖户与消费者直接对接,打掉了中间环节,让双方都能受益,这给青岗村贫困村民更多信心。

(全媒体记者 颜朝辉)

电商扶贫鼓起村民“钱袋子”

“苟老板,我买的东西到了没有?”2月13日,船山区老池乡金盆村的电商服务站里,苟春平忙着接待询问自己在网上购买的衣服何时能到的村民。这家电商服务站,已成为全村3000多位村民的购物中心。

在船山区,像金盆村这样的农村电商服务站共有77个。2016年4月,船山区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运营中心正式运营。这个以四川顺意通物流有限公司为承接主体的电商平台,与三方知名平台(苏宁易购)联手,利用已有的镇村物流体系,实现了“农产品上行”和“工业品下行”。去年,船山区率先实现了33个贫困村电商站点布点的全覆盖。农产品上行560余万元,帮助村民销售农产品80余万元。

通过利用移动互联网+电子商务为广大农民“触网”“双创”搭建舞台,顺意通构建起以县域为中心,包括以销售为主、服务为辅的乡镇服务站以及以服务为主、销售为辅的村级服务点。同时,顺意通结对帮扶贫困村,以“电商+城乡共同配送”体系,打通物流进村入户的“最后一百米”,真正解决农村买难卖难的问题,贫困户月均增收达1500元。

“让生产者安心生产,让购买者放心购买,我们不做生产、不做销售,只是在产品与消费者之间做服务对接,做区域电商生态链缔造者。”顺意通电子商务有限公司总经理蔡毅说,公司对拥有“三品一标”的产品直接通过天猫、京东、苏宁易购等大平台向全国销售;对没有获得“三品一标”的产品则通过企业自建的冷链物流体系收集、初加工后,由顺意通O2O商城、大卓供应链、纵横e购等平台向成渝两地及周边地区销售。

实施本土特色品牌工程,75个品牌农产品通过互联网平台进入了社区超市、大型卖场和部分企事业单位。目前,已有212家餐饮店及部分社团食堂与贫困户签订果蔬供应协议。2016年,全区贫困户通过上线交易实现农产品销售收入80万元。此外,公司按照1‰的比例,从月销售收入中提取部分资金,设立产业扶贫基金,帮助贫困村发展特色优质产业,增强贫困村造血功能。

 

 (全媒体记者 颜朝辉)

五大现代农业园区连线

农业园区建设 助农增收脱贫

 

船山区现代农业园区

定位 建设城镇发展综合示范带、现代设施农业示范带、乡村旅游发展示范带

2016年拟启动新、改建道路17.7公里,拟建成12公里,计划总投资1.8亿元,截至2016年12月底,已启动桂会路、老玉路、丁三线17.7公里,已建成12公里,完成老池段跨江桥梁桥墩和部分桥面工程,完成投资1.9亿元。新发展特色种植业1.41万亩,工厂化生产海鲜菇一期项目完工并投产,日产鲜菇12吨,鹤林水乡水产基地、东篱特色种养基地、兴欣葡萄基地等业态进一步完善,“十里荷画”旅游景区、可士可果岭水乡生态农业示范区、叠溪谷珍稀彩林等项目全面启动并顺利推进。启动幸福美丽新村建设项目50个,建成幸福美丽新村28个,解决无房户、危房户、住房困难户250户,建成农村廉租房212户。大力挖掘乡村旅游生态、休闲、观光和农耕文化价值,完成永河仁生态田园观光、唐桂农家生活体验、龙老复康体休闲养生3条精品旅游线路道路提升,全面推动“十里荷画”4A级景区主体建设,以夏曾巴蜀红提园、天坪岭水产科技园为核心的巴蜀农业公园基本建成,新培育福翁堂百草谷、七里香生态园、良田荷花主题山庄等农业体验项目3个。新引进“十里荷画”旅游景区、果岭水乡、叠溪谷珍稀彩林、牛樟产业化扶贫等农业产业化项目11个,协议投资14亿元,其中500万元以上农业项目9个。

安居区现代农业园区

定位 发展现代观光休闲农业,打造乡村文化旅游综合示范园区

2016年安居区新发展观音脆桃、花卉苗木、休闲体验观光旅游、道地中药材等特色产业基地6125亩。在玉丰、聚贤、会龙、西眉、横山、常理等乡镇新建、改建新村聚居点10个。引进了永正生态农业、地力家庭农场等农旅结合项目,同时着力加快金龟子生态农业、丰兴农旅综合开发、妙思家庭农庄等农旅结合项目的投资续建进度。引进地力家庭农场、龙婷生态山庄、紫薇产业园、思慕生态农业等投资500万元以上的涉农企业4个,涉及果蔬种植、花卉苗木种植、休闲体验观光等多个产业,计划总投资达4.8亿元。

射洪县现代农业园区

定位 努力实现全县现代农业一体发展

2016年拟启动新、改建道路2.682公里,拟建成0.677公里,计划总投资0.6299亿元,截至2016年12月底,已启动农一环射洪段青龙场改造段、柳电东引桥青龙新建段1.539公里,已建成0.667公里,完成投资0.1605亿元。依托振昊农业在周家桥村、纸朝沟村新建不知火、大雅等杂柑基地2800亩;新增蔬菜1000亩,依托种植大户在沱牌镇桑树林村、通泉村、青堤乡青龙村新增蔬菜钢架大棚200亩,全年共新建特色种植业基地4000亩。共续建新农村综合体1个、新村聚居点 5个。中华侏罗纪地质公园二期提升工程完成峡谷栈道、顺济庙、珍藏馆、景区大门、厕所建设,新增峡谷漂流6月对游客开放,饶益寺景区寺庙修缮方案已由县文广局报国家文物局,待审核后实施,聚发公司加大中国花海主景区建设,已初步具备开园条件。引进峻原农业公司、振昊农业公司投资约7亿元,在青岗村、桃花村、周家桥村、纸朝沟村、义仓山村等12个村建设柑橘产业基地10000余亩,引进安克拉食品有限公司投资4200万元在瞿河园区建设年产1万吨绿色健康休闲食品项目,金柠公司投资5000万元建加工厂。

蓬溪县现代农业园区

定位 努力将园区建成循环农业示范区、智慧农业先行区、品牌农业孵化区和美丽乡村旅游区

2016年拟启动新、改建道路34公里,拟建成20公里,计划总投资1.2亿元,截至2016年12月底,已启动三荷路、大回路、回天路34公里,已建成20公里,完成投资1.2亿元。全年新增食用菌种植面积1000亩,巩固提升蔬菜产业1万亩、航天水稻1万亩、核桃林2.5万亩,建设规模种、母猪场2个,存栏种、母猪8000头,年出栏生猪13万头,果、菌、菜、粮、猪“五大产业”初具规模。新建幸福美丽新村60个、新建成新村聚居点8个。以智慧农庄、天福万象项目为支撑,注重集群集约发展,借产业之景树旅游支点,打造集观光、体验、休闲、参与为一体的4A级旅游景区。新引进中国农庄博览园、鑫中宇珍稀食用菌等重点招商引资项目5个,协议金额达2.7亿元,实现了项目落地建设。

大英县现代农业园区

定位 建设城乡统筹示范区、新村建设样板区、农民致富先行区、新村旅游目的地

2016年大英县新栽种中药材6665亩,种植蔬菜1520亩,草莓采摘园86亩,改良水果基地2682亩,水产养殖区6个202亩,建成粮油基地2320亩,全年共新建特色产业基地1.34万亩。建成新村聚居点4个,依托扶贫项目易地搬迁改建53户,依托乡村旅游开发实施风貌改造82户。利用蓬乐路沿线“万亩橙海”、“卓筒桃海”开发一条精品乡村旅游线路,吸引游客上万人。在园区核心区赵坝村新建1处乡村旅游点,在军辉家庭农场配套提升1处乡村旅游点,新建成农业观光采摘园6个,休闲农庄1个。新引进农业企业或业主10家,项目总投资达3000万元以上,其中新引进卓唯达、泰吾、康源3个投资在500万元以上的农业企业,分化再流转土地2500余亩,种植猕猴桃等特色果蔬,建成钢架连栋大棚300余亩,节能灌溉设施150余亩。

(遂宁日报全媒体记者 侯跃 整理)

 

原标题:产业扶贫挑起脱贫攻坚“大梁”

首页 上一页 [1]  [2] 
 

人民网 新华网 中国网 央视国际 中国日报 国际在线 中青网 中国经济网 中国广播网 中国新闻网 光明网

四川新闻网遂宁频道 中国遂宁 遂宁新闻网 四川在线遂宁频道

关于我们 | 网站合作 | 广告服务 | 法律声明 | 编辑部邮箱 |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 编号:2304068 发证机关:国家广播电影电视总局
经营许可证 编号:川B2-20100027 四川新闻网版权所有 蜀ICP备09013264号-3

扫码关注四川新闻网头条号:西部看四川